文游天下(1577)

更新时间:2025-10-05 16:57:16

文游天下(1577)

读书话苏轼之乌台诗案

文/石岩磊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就像一叶飘萍似的随风游荡,1079年4月他由徐州调任湖州,可仅3个月后便身陷囹圄。

王安石主导的变法虽是为了富国强兵,可由于其刚愎自用、听不进半句逆言,反对他的人越来多,在宋神宗的强力支持下大批朝廷官员被贬或流放,而要命的是王安石仓促间用人失察,许多借改革之机以谋私利的小人挤进朝堂,把变革搞成了你死我活的党争。就连王安石自己也遭到反噬,被他启用的新人诬陷而罢相,回南京过起隐居生活。

然而,以改革名义上位的人最惧怕的就是反对变法的干部重新被启用,尤其是苏轼,宋仁宗曾盛赞他具有宰相之才,再加其在徐州等地政绩斐然,另外苏轼又是文坛领袖,所以当政的李定、舒亶‌、何正臣‌等奸佞之人便意欲置苏轼于死地,以绝后患。他们开始四处搜罗罪证,最后将突破口选在了苏轼的诗文与往来公文上。

经过拿放大镜筛选,李定给苏轼罗织了“四大罪”:毁谤朝政,不思悔改,蛊惑人心,嘲讽圣上。苏轼之过足以定死罪,起初神宗并未在意,可接连收到四份类似的奏报后,他便信以为真,当即下旨:“将苏轼谤讪朝政一案送交御史台根勘闻奏。”由于御史台内遍植柏树,树上栖息着众多乌鸦,因此人送外号“乌台”,所以此事件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即刻被五花大绑由湖州押解送往京城,随行的只有其长子苏迈,而苏家其他人早已吓得如惊弓之鸟。王闰之更是痛心疾首,愤愤道:“都是吟诗作文造的祸,写诗究竟有什么好处,把我们吓个半死。”于是一气之下,将家中残存的手稿付之一炬,令苏轼作品大受损失,而她没想到的是丈夫在狱中也曾被惊吓过一次。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面对鸡蛋里挑骨头的罪过苏轼起初拒不承认,可天天经受非人折磨,他心力交瘁,变得有些麻木,竟然屈打成招,只等最后的宣判。苏轼在狱中时都是由苏迈负责送饭,他们约定平时只吃蔬菜,当在劫难逃时就做条鱼。一日,苏迈因钱粮用尽去城外借贷,便委托一位亲戚代为照顾父亲。此人心仁,想改善一下大学士的伙食,即加送了条红烧鱼,苏轼一见误以为其命休矣,连夜写下两篇绝命诗。

苏轼入狱后各方人士积极营救,苏辙更是上表朝廷,请求解除自己现有官职为兄赎罪,闲赋在家的政敌王安石也上书疾呼:“岂有圣世而杀才士者乎?”而苏轼真正的大救星是宋神宗的奶奶曹后,她是仁宗的皇后,早就耳闻苏轼有冠世之才,其病重期间孙子神宗要大赦天下以为祖母请寿,太皇太后语重心长地说道:“不须赦天下凶恶,只放了苏轼就够了!”

苏轼最终免于一死,被贬至偏远的黄州,即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而受乌台诗案牵连者甚众,苏辙、王诜、王巩等被贬,司马光、张方平、黄庭坚等人遭罚款。亲朋好友广受牵连,令苏轼于心不忍,可又无计可施,好在众人并无半句怨言,而他在黄州又踏上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且听下回分解。

202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