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一80后男生名校毕业后,却选择支教11年,没工资没编制
更新时间:2025-09-30 05:54:11
2022年,湖北一80后男生名校毕业后,却选择支教11年,没工资没编制,靠收集废品补贴生活。11年不改初心默默奉献,他究竟图什么?
袁辉1988年出生在江苏徐州,家里条件一般,父母都是工厂工人,收入刚够养家。小学时,他数学常拿满分,作文常被老师当范文。初中迷上历史,课后抄《史记》到深夜。高中在徐州一中,年级前列,班长,组织过辩论赛。一次课间,他和同桌比成绩,赌大学毕业后谁去支教教的学生多。这玩笑在他心里埋下种子。2007年,他考进南京大学历史系。大一不适应,期末交白卷,教授却耐心开导,带他看古籍。他深受触动,参加公益活动,组织捐书到山区。毕业前,导师推荐杂志社工作,他却选了恩施支教。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靠微薄工资支撑家庭。小学时,他的数学试卷常得满分,作文被贴在教室后墙。初中时,他对历史着迷,借阅《资治通鉴》,抄笔记到深夜。高中进入徐州一中,成绩优异,担任班长,组织班级辩论赛。一次课间,他与同桌争成绩,同桌挑衅说毕业后比谁支教教的学生多,他应下赌约。2007年,他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大一期末交白卷,教授带他去图书馆讨论历史,耐心引导。他开始参加助学活动,组织山区小学捐书,支教念头萌芽。毕业时,导师推荐南京杂志社,他却选择恩施。
2012年,袁辉来到湖北恩施州巴东县姜家湾教学点。学校破旧,仅有谭定才老师拄拐教学。袁辉住宿舍,靠接雨水生活,冬天无暖气,冻得睡不着。无工资,他捡废品补贴,寒风中推板车,鞋底常磨破。村民不解,他从不解释。他教语文数学,买绘本,带学生学画画。2014年,白沙坪小学邀他任教,他联系母校,争取图书冬衣。一个女孩小丽险辍学,他用废品钱买书包,帮她申请奖学金,她考上重点初中。家长让孩子打工,他走村劝说,讲教育重要性。
袁辉的支教生活从姜家湾教学点开始。2012年,他独自到恩施巴东,学校只有谭定才老师,拄拐教书。教室墙皮脱落,宿舍漏水,饮用水靠接雨水。冬天无暖气,他冻得手脚麻木。没工资,他捡废纸塑料瓶,推板车去废品站,换几块钱。2014年,白沙坪小学缺老师,他应邀前往。他教多门课,联系南京大学红十字会,争取300套冬衣。学生小丽家贫,他用废品钱买书包,帮她拿奖学金。她考上县重点初中。家长常让孩子辍学,他挨家劝,讲知识改变命运。
袁辉的付出慢慢传开。2022年,湖北日报报道他,网友感叹他的奉献。他获湖北省优秀志愿者教师称号,白沙坪小学成乡村教育示范点。南京大学颁校友贡献奖,谭定才退休前称赞他给孩子希望。他建图书室,摆满捐书,计划培训志愿者。2025年,三名学生考上大学,一女孩写信谢他教她知识改变命运。他仍留白沙坪,脚步不停。他的11年,点亮山村孩子的路。
他的事迹逐渐为人知。2022年,湖北日报写他“土辉哥哥”故事,网友留言感动。他被评湖北省优秀志愿者教师,白沙坪小学成示范点。南京大学给校友贡献奖,奖杯放宿舍,旁有旧书包。谭定才退休,拉他手说孩子有希望。他推学校建图书室,书架满文学科学书。他计划培训志愿者,延续教育火炬。2025年,三学生考大学,女孩写信谢他。他还在白沙坪教书,默默守着山村。
袁辉的故事让人思考。名校毕业,放弃城市生活,选清贫支教,11年不改初衷,靠捡废品活,他图啥?不是为名利,也不是为赌约,而是因为他信教育能改命运。他遇过好老师,改变了他,所以他想做孩子的好老师。他的选择不被所有人懂,家长觉得读书无用,他却坚持劝说。他的11年,教出考上大学的学生,也让更多人看到乡村教育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