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岁月91

更新时间:2025-09-30 05:54:01

装订岁月91

童心启萌-林木作坊

15润物无声若作文—雨文

我的外公

六(8)雨文

外公是我最熟悉、最尊敬的人。他是个作家,常常对我说:“文学领域是思想战线上的战场,一个作家,必须要有高尚的品质、节操。”

从小,外公就教我写作文。随着我的作文水平逐渐提高,我发表了越来越多的文章。看着花花绿绿的稿费,我更是欣喜难言。可外公呢,他虽也很注重写好文章,但却不看重稿费。每次爱心捐款,他总是把自己得到的那点可怜的稿费一起捐出去,我不禁惭愧难当。外公看出了我的窘迫,说道:“稿费是劳动的报偿,更对我们写作一点鼓励。写作不是为了得稿费,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素养。”我低下头,心里比挨了骂更难受。好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就是没有甜……

外公不仅有浓浓的爱心,还有一颗节俭之心。

在餐桌上,尽管佳肴鲜香扑鼻,挑食的我还是发出了抱怨:“又没有我爱吃的菜。”立时,外公板起了脸,教训起我来:“想当年我们小时候没饭吃,还吃过野菜观音土啊!如今,绸缎丝巾,鸡鸭鱼肉,样样齐全,你却依然感到不满足,这不吃那不吃,挑这选那!”顿了一顿,接着说道:“什么菜饭都要吃!一粒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艰辛,切记,切记!”最后一个“切记”说得铿锵有力,不由得使我打了个寒颤。

外公向我反复强调:“节俭就是让所有的东西充分体现它的价值,绝不浪费。”他的教诲使我一直铭记于心,我浪费的现象越发少了。

吃得苦中苦,方为高尚人。我的外公在经历了幼时的磨难后,练就了两颗心——爱心和节俭之心。这也应该是一个人最高尚的品质了吧,我想。 (2015-7-)

老外 全面写一个人,“我的外公”,那是大文章;如果只从一个“点”写,可能更集中更具体更生动。比如写“节俭的外公”:举出事例,怎样节俭?“我”甚至看做他“小气、吝啬”;他为什么那样?小时灾年饿过饭,吃草根树皮……和自己对比,“我”应该怎么做?取其一点,着力刻画,可能更深刻更形象更动人。

(选自团结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一个孩子的作文成长故事》。

恩施晚报报道【本报讯 记者刘静】由恩施市资深教育工作者、中学高级教师编著,北京团结出版社编辑的《一个孩子的作文成长故事》近日出版发行,全国新华书店经销。本书以恩施一个小学生写的238篇作文(其中多篇在报刊发表)为主,按一至六年级顺序编排,符合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同时精选该生妈妈写的孩子成长博文102篇,以及师生对每篇习作的精彩点评——故事中的作文、作文中的故事,“合三为一”;全方位展现了一个小学生学作文学做人“伴着习作成长”的过程。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可供中小学师生和家长阅读参考。该书这种编写方式尚属首例。)

把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写得这么生动细致,有情有趣,说明“体验”比“观察”更重要。这种体验粗枝大叶不行,除了仔细“观”认真“查”外,写的时候,更需要有“感”有“情”啊,有些同学缺的就是这个。

这是雨文小学阶段最后几篇作文之一,投到报社不久就发表了。雨文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在报刊发表了20篇习作,从这篇“压轴文”看,题材平常,语言朴实,词句朴素,技巧无痕,好像有点“返璞归真”了。记得一个文学家说:最大的技巧是没有技巧,此话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