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低价甩卖大湾区房产你怎么看
更新时间:2025-10-06 19:08:12
#上头条 聊热点##李嘉诚低价甩卖大湾区房产你怎么看#
李嘉诚低价甩卖大湾区房产证,是机遇还是信号?
近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和记黄埔地产在大湾区抛售400套房源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惠州泷珀花园单价跌破9000元/平方米,东莞海逸豪庭别墅价格腰斩,最低总价仅40万元起——这套在香港连首付都不够的房产,如今却成为港人北上置业的“香饽饽”。这场抛售潮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与市场信号?
港人北上“抄底”,价差是核心驱动力
据中介透露,惠州泷珀花园51平方米户型总价约44万元,仅相当于香港同面积房产首付的1/10。这种价差对香港中产阶级吸引力极大,甚至出现“包车看房”现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港澳居民在广东购房业务达3341笔,跨境收入超30亿元。
港人北上置业的动机已从投资转向自住:一方面,大湾区房价仅为香港的1/10,却能享受更大居住空间;另一方面,随着“一小时生活圈”成型,跨境就业、养老需求激增。例如,广州东部中心板块的新世界广汇尊府近期被香港企业高管连购3套,看中的正是交通便利与商业配套。
李嘉诚的“老盘新卖”:低价拿地与长线开发
此次抛售的房源多为早年低价获取的土地。东莞海逸豪庭1999年拿地,至今已开发三期;广州逸翠庄园2012年启动,2020年加推。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模式,既平滑了市场波动风险,又契合当前港人置业需求的结构性转变。
从商业策略看,李嘉诚延续了“高周转”风格:2023年香港楼盘七折抛售,如今内地降价去化,均旨在提前套现、规避风险。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包含三重意图:
1、现金为王:2024年上半年香港四大房企内地销售同比下滑23%,加速回款可应对潜在风险;
2、去库存压力:惠州等非核心区域库存周期超20个月,供应过剩倒逼降价;
3、优化资产结构:美元加息周期下,境外融资成本上升,房企需调整负债表。
市场分化:核心资产仍具韧性
尽管大湾区整体市场承压,但区域分化显著。深圳南山新房均价达9.56万元/平方米,二手房均价逼近10万元,而惠州、中山等地房价跌幅超30%。这种分化在李嘉诚的抛售策略中亦有体现:
刚需盘主导:惠州、中山项目以40万—60万元小户型为主,瞄准养老与低成本居住需求;
核心资产留守:广州天河区配套成熟项目未参与降价,显示长期价值信心。
地方政府已出台应对措施:东莞实施“以旧换新”补贴,广州优化限购区域,叠加央行降息与“认房不认贷”政策,三季度或形成托底效应。
争议与反思:资本撤退还是市场调整?
李嘉诚的抛售行为引发两极评价。支持者认为,这是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主动调整售价的理性行为;批评者则将其与2013年起抛售内地核心资产、2025年出售巴拿马运河港口等操作联系起来,质疑其“抽资离场”。
从行业视角看,这场抛售潮折射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
暴利时代终结:全国新房库存达9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70%,房企被迫转向租赁住房、城市更新等领域;
需求结构转变:港人置业从投资转向自住,要求开发商更注重产品实用性,如增加港式户型、跨境物业服务;
政策与市场博弈:尽管多城放宽限购,但核心城市房价仍处高位,非核心区域面临长期横盘风险。
结语:机遇与风险并存
对于刚需群体而言,李嘉诚的降价潮带来了首付门槛降低、还贷压力减轻的机遇。但需警惕非核心区房源的长期横盘风险,例如惠州部分项目交楼时间已延迟超18个月。
这场抛售潮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转型阵痛。当“规模至上”让位于“质量优先”,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购房者,都需要在理性研判区域经济、产业支撑与人口流动趋势的基础上,做出更稳健的决策。
你怎么看李嘉诚的这次抛售?是抄底良机,还是市场预警?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