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裁春-水墨脉通千年韵
更新时间:2025-10-06 01:26:06
《桂林裁春-水墨脉通千年韵》
歌声在夜色中飘荡,惊起圈圈涟漪,仿佛千年前的某次摇橹,至今还在水面上荡漾:
七律-会仙湿地蕴奇观
会仙湿地蕴奇观,
运沼田林绘锦篇。
湿地峰林洲岛秀,
岩溶塘库草汀妍。
雁山临桂丹青卷,
睦洞相思血脉源。
唐宋遗风存古意,
今朝新貌胜桃源。
晨雾如纱,将四月湿地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船公老秦站在船尾,竹篙轻轻点破水面,惊起几只白鹭。"这水下沉睡着唐宋时期的古驿道,"他指着前方水雾弥漫处,"当年柳宗元贬谪柳州,就在前面的相思埭换过马匹。"竹篙提起时带起的水珠,在初升的朝阳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仿佛每一滴水珠都承载着一段古老的故事。
船行至古桂柳运河段,残存的石闸在芦苇丛中若隐若现。老秦用竹篙轻叩青石闸门,发出沉闷的声响:"这声音里还回荡着当年的船工号子。"青苔覆盖的闸石上,深浅不一的绳痕犹如岁月的年轮,记录着历代船只往来的印记。我们的船影掠过水面,与千年前的倒影在波光中重叠,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湿地最奇妙之处在于打破了四季的界限。东岸的喀斯特峰林刚刚披上春装,西坡的芦苇却已染上秋霜;北面的池塘里夏荷亭亭玉立,南边的草甸上还留着去冬的枯黄。老秦弯腰从水中捞起一丛水草,叶尖的露珠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万物都有自己的时令,就像你与桂林的缘分,早在十年前就已注定。"
正午时分,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老秦从船舱里取出一套茶具,就着湿地之水煮茶。"这水经过三十三道溶岩过滤,"他斟茶的动作娴熟优雅,"含有特殊的矿物质,与宋代陶窑的釉彩成分相似。"茶汤入口,果然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甘醇,仿佛能品出历史的韵味。
"看那里,"老秦突然指向一处水湾,"去年发现的中华秋沙鸭就在此筑巢。这种鸟中大熊猫'的选择,是对湿地生态最好的认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可见几只水鸟在芦苇丛中嬉戏,它们的羽色与《漓江渔笛图》中的点染如出一辙。
夕阳西下时,我们登上观鸟台。湿地在暮色中展现出另一番风貌:归巢的鸟儿成群飞过,在水面投下流动的剪影;远处的峰林在晚霞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老秦打开手机,展示"数字湿地"系统,候鸟的迁徙路线与古代商道在卫星图上奇妙地重合。
夜幕降临,湿地沉寂下来,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打破宁静。老秦点亮船头的灯笼,轻声哼唱起当地民谣:"相思水九回肠,流完唐宋流春光......"歌声在夜色中飘荡,惊起圈圈涟漪,仿佛千年前的某次摇橹,至今还在水面上荡漾。
月光洒在湿地之上,将一切都镀上了银边。老秦说起他祖父当年参与湿地保护的故事:"那时人们还不懂生态的重要性,是祖父他们坚持留下了这片净土。" 他的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如今,这里不仅是候鸟的驿站,更是文明的传承之地。"
鹧鸪天-湿地吟
碧落铺宣绘锦篇,
青峰列阵护汀烟。
古闸苔印前朝月,
新柳丝牵今世缘。
荷擎露,
鹭书天,
四时同框妙难言。
石桥听尽千年事,
犹送清波到客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