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李世民下旨传召徐惠侍寝,他心中充满悸动,可始终不见徐惠身影,不免龙颜大怒
更新时间:2025-10-05 16:57:01
一天,李世民下旨传召徐惠侍寝,他心中充满悸动,可始终不见徐惠身影,不免龙颜大怒,准备重罚这个小女子。李世民正在怒火中烧时,徐惠姗姗来迟,而她灵机一动,只用一招便让李世民转怒为喜。
徐惠,唐朝赫赫有名的才女,出生在贞观元年(627年),老家在浙江湖州一带,家里条件不错。她爹徐孝德当过果州刺史,算得上地方大员,母亲姜氏也来自名门望族。
徐惠从小就不是一般人,五个月会说话,四岁就能把《论语》和《毛诗》背得滚瓜烂熟,八岁写文章已经像模像样。她爸看她这么有才,特意让她试着模仿《离骚》写诗,结果她一出手就是《拟小山篇》,文采飞扬,把她爸惊得下巴都快掉了。后来,这事儿传开,连李世民都听说了。
贞观年间,李世民正忙着打造大唐盛世,听说这么个才女,立马把她召进宫,封了个才人。徐惠进宫后没闲着,天天捧着书啃,写诗作文那叫一个顺溜。她不像别的妃子靠脸吃饭,她靠脑子。没多久,李世民就给她升了婕妤,后来又升到充容,位子稳稳地排在九嫔里头。后宫佳丽三千,李世民却对她另眼相看,不是因为她长得多惊艳,而是她那股子才气和灵性实在让人没法忽视。
徐惠不光会写诗,她还特别关心国家大事。贞观后期,李世民有点得意忘形,打仗打得勤快,还大兴土木修宫殿,老百姓苦不堪言。徐惠看不下去,写了篇《谏太宗息兵罢役疏》上交给皇帝,里头把战争和劳民伤财的事儿说得头头是道,语气恳切又不失分寸。
李世民看了没生气,反而觉得她说得有理,立马调整政策,还赏了她不少东西。这份胆量和眼光,让人不得不服,有人甚至拿她跟长孙皇后比,说她是后宫里少有的明白人。
说到她跟李世民的感情,那就得提提那天的事儿了。李世民某天晚上心情不错,下旨让徐惠侍寝,满心期待等着她来。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徐惠就是不露面,李世民等得心烦意乱,脾气上来就准备治她个大不敬的罪。
就在他气得要拍桌子的时候,徐惠终于出现了。她不慌不忙,献上一首诗:“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意思是早上化妆磨蹭了半天,犹豫着要不要来,毕竟千金才能换美人一笑,皇帝一召她哪敢随便就到啊。李世民一看这诗,愣了一下,哈哈大笑,怒气没了不说,还觉得她这小聪明挺可爱。
徐惠这招厉害吧?她没靠哭闹也没靠撒娇,就凭一首诗把李世民哄得服服帖帖。这事儿传出去,大家都说她脑子快,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不过,她跟李世民的关系不只是这种小插曲。她对李世民是真的忠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逝,徐惠整个人都垮了。她哭得眼睛都肿了,吃不下饭也不肯吃药,天天写诗悼念他,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不到一年,永徽元年(650年),她就撒手人寰,年仅24岁。
徐惠死后,唐高宗李治念她一片真心,追封她为贤妃,还让她陪葬昭陵石室,跟李世民葬一块儿。她这辈子虽然短,但活得一点不平淡。才华横溢不说,还敢直言劝皇帝,连死都死得那么痴情。后人提起她,总爱说她是唐朝的花神,象征高洁和忠诚。那首救命的诗也成了她的招牌,大家一聊起她就绕不过这事儿。
其实,徐惠这人挺接地气的。她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端着架子的才女,她写的东西也好,劝皇帝也好,都是真心实意,想让日子过得更好。她跟李世民的缘分也不光是君臣那么简单,多少有点知己的意思。李世民忙着治国打仗,她就在后头默默出力,出主意,写诗哄他开心。这样的女子,放哪个朝代都少见。
历史上对徐惠的记载不算多,但她留下的东西却让人印象深刻。她的诗文现在还能找到几篇,读起来朗朗上口,透着一股灵气。她那篇劝谏的奏疏虽然不全,但从字里行间能看出她对百姓的关心。她不是那种只知道争宠的后宫女人,她有自己的想法和担当。有人说她命不好,年纪轻轻就没了,可她这24年活得值,比好多人一辈子都精彩。
徐惠的故事听着挺传奇,但剥开看,她也就是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她聪明、勇敢,对李世民忠诚到骨子里。她用才华给自己挣了个位置,用真心换来了身后名。这种人,历史书上不该只给她几行字。
徐惠这姑娘,聪明又痴情,愣是用一首诗把李世民的火气给浇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