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山江海之畔的千年禅意与自然诗行

更新时间:2025-10-02 04:44:42

狼山:江海之畔的千年禅意与自然诗行

晨光初绽时,张总郑教授俩从上海出发,沿沈海高速一路向北。车窗外,江南的烟雨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开阔的平原与粼粼江水——原来已踏入南通的地界。当导航指向“狼山”二字时,那座青翠如黛的山峦便在视野里悄然浮现,像一块被时光浸润的翡翠,静静卧于长江之滨。

登临:山巅塔影里的历史回响

车至山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气派的仿古建筑群。红柱飞檐间,游客们或驻足拍照,或结伴而行,烟火气与古韵交织。拾级而上,石阶两旁绿树成荫,蝉鸣声声,为登山之旅添了几分闲适。随着海拔升高,视野逐渐开阔:远处的长江如一条银带蜿蜒,江面上船只往来,帆影点点;近处的山林层峦叠嶂,草木葳蕤,每一缕风都裹挟着自然的清新。

最引人注目的,是山巅那几座古塔。广教寺的支云塔尤为醒目,五层八角,飞檐翘角,塔身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挺拔。站在塔下仰望,蓝天白云作衬,塔尖直指苍穹,仿佛在与天地对话。相传支云塔始建于唐,后经多次修缮,如今已成为狼山的标志性景观。登塔远眺,南通城的风貌尽收眼底:高楼与古建相映,现代与古朴共生,让人不禁感慨时光在此处的温柔沉淀。

寻幽:古迹与自然的和谐共鸣

狼山不仅以塔闻名,更以深厚的历史底蕴著称。这座海拔仅百余米的小山,却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早在唐代,狼山便是佛教圣地,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曾在此驻锡讲经。北宋时期,狼山被列为“佛教八小名山”之一,与四大佛教名山遥相呼应。广教寺作为狼山的核心寺庙,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扩建,形成了今天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山中古迹众多,每一处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骆宾王墓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处——这位初唐四杰之一的诗人,晚年曾在南通一带活动,最终长眠于狼山脚下。墓碑上“唐骆宾王之墓”七个大字苍劲有力,让人不禁想起他那首“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千古名句。此外,还有宋代抗金名将岳飞题写的“还我河山”石刻、明代文人张岱留下的游记碑刻等,无不彰显着狼山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狼山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称奇。作为长江入海口的第一座山,它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山在城中,城在江边”的奇观。山体虽小,却植被茂密,古木参天。尤其是山腰处的“望江亭”,是观赏长江日落的最佳位置。当夕阳西下,江面波光粼粼,渔舟唱晚,远处的南通城灯火渐起,构成一幅绝美的画卷。

味蕾:江鲜与乡土的舌尖狂欢

登山之后,怎能错过南通的特色美食?驱车前往市区,一头扎进“江鲜王国”。文蛤、河豚、刀鱼这些江海馈赠的美味,在南通厨师的巧手下化作一道道佳肴。尤其是文蛤炖蛋,蛋液嫩滑如布丁,文蛤鲜味融入其中,入口即化;河豚肉更是鲜美无比,纵使知道其毒性,也忍不住为这口“鲜”冒险(当然要选正规餐厅)。此外,南通的早茶也别具风味,蟹黄包、烧卖、脆饼,配上一杯绿茶,一天的疲惫瞬间消散。

傍晚时分,夕阳为狼山镀上一层金边。坐在山下的咖啡馆,望着远处江天相连的壮阔,听着江涛拍岸的声音,忽然懂得:所谓旅行,不过是暂时脱离日常的喧嚣,在山水之间寻找心灵的栖息地。狼山用它独特的魅力,将自然之美、人文之厚、味觉之鲜融合在一起,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

当暮色笼罩山峦,张总郑教授踏上归途。车窗外的狼山渐远,可那些塔影、林风、江鲜的味道,已然留在心底。或许,下次再来,会是另一个季节,另一种心情,但狼山始终在那里,等待着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去发现它的千面风情。

202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