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恩格尔菲尔德庄园

更新时间:2025-09-29 12:40:33

行走恩格尔菲尔德庄园

这组照片是一座贵族庄园,它的英文叫Englefield Estate,距我住的地方步行22分钟,去年在英国时,我到这儿玩过两次,但都未能靠近庄园主建筑。今天没事儿,就想再去转转,结果如愿以偿了。

这是一座私人庄园,照理庄园庭院也应该免进,可能是庄园主开明,庭院随便逛。在我心里,这地方应该是散心的好去处,无人,景色又唯美清新,如果是年轻人谈恋爱,这个大园子绝对是最佳选择地。

对于庄园的历史,我一无所知,但贵族在历史上对英国的贡献,我是知道一点的。去年12月12号,我专门写过一篇小文,《从一座不知名庄园看英国的贵族精神》,小文是在玩过斯托海德庄园之后引发的一点思考。

在我生活的地方是没有贵族的,因为一个王朝推翻另一个王朝时,贵族是被灭的第一波人。“打土豪分田地”在我们的历史中频频上演吧?所以,贵族在一个国家和民族崛起时都做了什么,很多人是不了解的。我读英国历史,得出一个特别鲜明的结论,“英国各历史时期的社会进步,全部是贵族推动的。”无论十三世纪《大宪章》的签署,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十九世纪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还是各历史时期颁布的各项法案,贵族都是推动者。

我曾写过一篇《英国和美国到底是啥关系》的小文,其中谈到美国独立战争时,专门说了“英国议会里的很多贵族支持美国独立”,贵族支持殖民地独立,这事儿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其实,二战后英国殖民地的纷纷独立,也与英国贵族有直接关系,并非都是人们听说的讨厌英国殖民,然后努力争取独立。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今天还有56个英联邦国家?所有英联邦国家都是可以自由退出的,为什么他们不退?为什么近几年还有新加入的?

英国贵族与“暴发户”和“土豪”完全是两码事,看过《唐顿庄园》的朋友,一定会有感觉。他们真富有,但从不以富有自居,在他们心里,永远埋藏着责任、担当、付出和谦逊。到过英国的朋友对英国人的绅士风度都有感觉吧?这种绅士风度完全是贵族传到民间的。欧洲文化似乎是个统一体,但各国在传承中体现出的却大相径庭。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绝对感受不到英国人那种彬彬有礼的味道。当然,这与民族特性也有关。

恩格尔菲尔德庄园的庭院很美,当然不是最美,如果您有机会到英国旅行,去一下《傲慢与偏见》的取景地查茨沃斯庄园,《唐顿庄园》的取景地海克利尔城堡,那些地方的景色,真能颠覆一个人的三观。我去过三次查茨沃斯庄园,两次海克利尔城堡,为什么反复去?就想感受那里的自然和人文风光。哦对了,海克利尔城堡距我住的地方开车不到半小时。

照片里的小教堂是庄园内的,但周边老百姓都可以去礼拜和祷告,教堂永远开着,我进教堂时感觉很暖和,一摸暖气,热的,够贴心吧?这座小教堂也是英国国教圣公会教堂,但教堂的内装根本看不出是新教教堂,为什么?因为宗教改革前,英国人信奉天主教,改革后的国教圣公会也需要教堂,于是就变成了新教教堂。英国的宗教改革起始于1529年,说明这座小教堂已经超过五百年了。

最后两张照片是在一个山坡上拍的,那是庄园外,表现的是英国乡村景色。这不是英国最美乡村,如果您有机会到英格兰中部的丘陵地带,那儿的乡村才叫“美”。粉丝群里的一位朋友问我,为什么英国乡下见不到庄稼呢?我在英国的确见过麦田,但非常少,为什么?因为它是发达国家中的顶级,有钱呢!英国的粮食、蔬菜、水果几乎都是进口,他们不需要种这些,买就OK了。大草坪完全是为畜牧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养牛,养羊,然后出产牛奶和奶酪,苏格兰地区更是一颗庄稼都见不到,全部是畜牧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那些东欧国家,也是发达国家对吧?但那里的乡村就都是麦田了。

一个退休老头,在哪儿都是闲着,来英国美其名曰照看小外孙,其实啥忙都帮不上,所以就过起了一个人的生活,每天出去溜达,晚上躺在沙发上写字儿,挺快乐,也挺自在,当然,这也是我最喜欢干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