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网红店生存真相藏不住了

更新时间:2025-09-29 06:13:31

景区网红店生存真相藏不住了。

南宁三街两巷都市甜心闭店引发热议,这家曾用十元现烤欧包吸引游客排队的烘焙店,在黄金地段被新品牌取代。

看似突然的闭店背后,藏着所有景区餐饮共同面对的致命考题。

高人流不等于高存活。

厦门鼓浪屿张三疯奶茶铺的歇业、长沙太平街茶颜悦色部分门店撤离,证明景区餐饮存在特殊生存悖论。

都市甜心所在的三街两巷景区,节假日单日客流量超20万,但核心地段月租可达500元/㎡,单店年租金支出超百万。

广西餐饮协会数据显示,景区餐饮平均存活期仅18个月,比社区店缩短40%。

同质化竞争加速淘汰。

调查发现该景区不足千米主街存在8家烘焙店,产品相似度超70%。

都市甜心招牌的麻薯欧包,附近三家茶饮店都有同类产品。

网红品牌往往陷入"爆款被抄-价格战-利润压缩"的死循环,去年广州永庆坊某芝士蛋糕店因此闭店转型。

游客消费习惯正在改变。文旅部最新调查显示,超过62%的90后游客更倾向选择手机预点单的连锁品牌。景区现制食品等待时间超10分钟就会流失55%潜在顾客,而都市甜心高峰期排队常超半小时。对比同样高租金的上海南京路,泸溪河、鲍师傅等品牌通过小程序预点单将客单价提升28%。

景区餐饮需要重新理解"流量转化"。北京南锣鼓巷存活超五年的文创雪糕店案例值得参考,其将30%面积改为拍照打卡区,推出"前店后厂"体验课程,非产品收入占比达45%。都市甜心闭店事件更像是行业预警,提醒经营者不能把宝全押在客流上,需构建复合盈利模式。毕竟在景区做生意,活得久比红得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