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有什么?
更新时间:2025-09-28 06:26:28
山那边有什么?
我从 小是在农村长大的。那是鲁中平原上的一个极普通的村庄,既没有大山,也没有江河。虽说离黄河仅有几十里,离泰山也仅百余里,但在我幼小的时候是看不到的,甚至都不知道有泰山、黄河这名字。平时见到的是村里的三个池塘,在我们那里叫大湾。还有跟大人出坡时村边的小河,河水是清澈的,常能见底,偶也能见到小鱼和蝌蚪,更多见的是青蛙,在草丛里跳上跳下。大约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常在夏季午休时跟随高年级孩子下河或下湾游泳。说是游泳,其实是不会的,顶多是狗刨,或者扎猛子,有的大孩子能仰泳,把肚皮漂在水面上,而我一直不会仰泳,只有羡慕的份。
而山呢,我是见不到的,只有在傍晚的时候才看到太阳落山,很遥远,是淡青色的,大约只是轮廓,也只是知道天黑是因为太阳落山了。至于山那边有什么,只有一个猜想,那里一定住着神仙!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去西董中学任教,在暑假时到带我到他的学校去,记得跟他去家访,路过一个河滩,但没记得到不远的山里去。
初中毕业,上了师范,在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去爬山,到了泰山。为了看日出,学校安排了车,是大头货车加了帆布篷子,半夜出发,一大帮同学挤在一起,迷迷糊糊地被拉到泰山脚下,开始爬山。十六七岁,血气正旺,一个多小时就从山下爬上了南天门,来到天街。天还没亮,老师给同学们租来了大衣,引导我们坐到看日出的有利位置坐下等侯,告诉大家日出还有一段时间,大家可以再睡一会。同学们都很兴奋,几乎没人再睡。我约了同学,在天街上走动走动,看到几座房舍几乎都关门熄灯,只有几个抽烟的烟头在时不时的亮一下,还有手电筒时不时的照来照去。天象个圆圆的深蓝透明的盖子,把整个山和几乎所有的人都罩在了里面。
快要日出的时候,我们坐上了飞来石。看东边天空由灰变亮,由橙红变桔黄,由火红变亮黄,直到红红的太阳象个大火球从海面其实是云海中喷薄而出,似乎一下子跃出了地平线。霎时,全世界一下子亮堂了,天空的云彩镀上了光亮的色彩。天街也从黑夜里天上的街市变成了人间的市街,充满了烟火气。四下望去,除了北面和东北面是一往无际的原野,似乎从东南角转到西北角都是绵延不断的山,逶迤起伏,但都没有泰山高。
从天街下来,去了碧霞祠,经桃花坞,过经石峪,到岱宗坊汇合返回。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山那边是山。
参加工作了,在滨州和东营待了几年,几乎没有再走近过山,虽然有的地方叫长山,有的地方叫大山,但都没有山,甚至连丘岭也没有。
直到因工作迁移去往淄博,才走过更多的山,游过更大的山。包括嵩山、黄山、庐山、武夷山、雁荡山、鲁山、白云山、鹤伴山及众多不出名的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最震撼我的是莱芜的一座大山。那天,我坐车经过一个宽大的山谷,车在半山腰停下,我独自沿山谷下行,快到谷底的时候,四面望去,空旷的山谷无一人影,也看不到一个村落,听不到人、狗甚至鸟的声音,只感到巨大空间的压迫,当时就想,一个人不论你觉得怎么了不起,当把你放到一个空旷无人的大山里,你也仅是天地间一小小蝼蚁。而你能做的,只能是敬畏天地、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临近退休,为了照看孩子、照顾老人来到岛城。住的地方也有两座山,东边的叫卧龙山,西边的叫老虎山。连接两山的是婉延曲折而又高低起伏的山涧小溪,两山之间有两个公园,一个是花溪公园,一个是卧龙湖公园。我常在两个公园行走,但一直未走进两座山。直到有一天,心血来潮,想知道山那边有什么?我用两个早上,分别爬上了两座山。先上了老虎山。老虎山几年前已开发成公园,不但修好了人行步道,还建成了许多游乐设施,供大人孩子游玩。山下是老沧口的所在,已建起许多现代化小区。再往远处,是大海、是胶州湾,是飞起在辽阔海面上的跨海大桥,它连接起了东海岸老城区和西海岸新区,是这座城市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纽带。太阳升起来了,远远望去,宽阔而又远大,似乎有无限的空间在等侯人们去开拓去发展。
卧龙山东接百果山,似乎是崂山山脉的余脉。还未全面开发,盘山路已修到顶,还有些自然的气息。越过山顶,映入眼帘的是大片现代化建筑和迅捷快速的交通路网,车来车往,川流不息。迎着朝阳望去,一派热气腾腾、生机勃勃。而远处,看到的是秀丽的崂山,似乎是宽绰俏丽的美女张开胸怀欢迎人们的涌入。山海之间,不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实实在在的人间仙境!
山那边有什么?我想,山那边有你所有的梦想,可以到你任何想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