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生活打卡季文案(秋日生活打卡季记录我的2025)
更新时间:2025-09-27 21:19:01
#在头条安利我的兴趣##秋日生活打卡季##记录我的2025#
好长时间没有出去溜达了。遥想十年前,有一个双休不出门,都是奇迹。扬州周边的大小区镇,江苏省够得着的景点,紧邻的兄弟省份,只要想到,“说走就走的旅行”,会在双休日实现。
那时候上班很忙,八小时满满当当。但是,外出游玩像上班一样,成了生活的组成部分。游玩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南北西东。自驾游的好处是,可以说走就走,还可以说停就停,转道回家。
避开大节黄金周,选择旅游淡季出行,会收获到性价比更高的体验。因为常常走出家门,心变野了。一个双休不出门,心中猫抓似的。哪怕骑车到周边看油菜花,看乌桕树叶的红得发亮、看银杏树的一身金黄也行。
一六年三月中下旬的背包游,被老妈生病打断后,旅游便成了奢望。半年后更大的打击,让旅游彻底凉凉。在生命面前,什么旅游玩乐,狗屁不是。
网络上,有关旅游的文字与图片、视频等,不枚胜数。心里却很平静,波澜不兴。毕竟,很多地方该玩的想玩的,都已经去过。没去过的遗憾吗?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将想去的地方都能去过。也就无所谓了。
看到一群老师在暑假外出旅游的游记与视频,很是好笑。他们放飞的时候,与上班时的“道貌岸然”,完全不同。他们将平时为人师表的面具摘下来后,那些恢复本真的记录,委实可爱。他们的顽皮与个性,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酣畅淋漓地展示!他们发布到群里圈里的工作照和生活照,真是“不大同”、“大不同”!
大海边,海浪轻抚双腿。那种来自大海回归大海的亲密感,是远古留下的基因记忆吧。细溜溜的沙子滑过脚趾缝的酥麻感,只有大海边的细腻黄沙才有可能给予。不止一次在大海边,想象美人鱼的故事。更多的时候,却是在岩边的礁石上,寻找小海鲜的踪迹。
看朋友们在高山之巅,张开怀抱的潇洒,忍不住笑了。当年自己在泰山顶、华山顶与衡山顶上,都做过同样的动作。那是一种“大地在我脚下,社稷在我掌控中”的志满意得。华山的险,最早来自电影《智取华山》。有关泰山的种种,是因为古代帝王的一次次“封禅”。
人文与自然,是中国名山大川独有的特点。这样的人文,在川藏各处旅游时,感受更深。尤其在西藏,这片神奇神秘的世界屋脊上,每一座山每一片湖,都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各种充满灵性的传说与故事。
朋友发出来的照片,让我去翻看自己曾经的照片。“神游”也是游。不是神游,而是复习曾经的“游”。最早全家出去旅游时,还没有博客,没有“冲浪”的乐趣。玩过了就过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有了博客后,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消费的价值,在游记上做了很多功课,像小学生做命题作文一样认真。
因了记录旅游的初衷,博客从偶尔更新到每天更新。为了旅游的记录,也渐变成为习惯,成了预防老年痴呆的锻炼。
前年,老大姐组局,去了安徽浙江等地看山看水,又去了烟台长岛等地登山看海。这是一七年后第一次纯粹的游玩。虽然同行的人不同于以往,但可以屏蔽掉这些,玩得挺开心。那是这几年仅有的出行。
这两年,老妈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远方”成了一个词,而不是向往的地方。长时间不出门,出去游玩的想法,淡了很多。每一种生活,都有自己的魅力。旅游只是其中一种。而且,不是所有人生活中的必需品。
重新安排生活,旅游基本被删除。打球、写博、回家看老妈,是新规划的三件套。有意思有趣味的另种生活,充实而忙碌。动与静结合、理智与感性,在步入老年后,自己对这个设计很满意。
有熟悉的老朋友问我,现在这样的生活,你习惯吗满意吗?我淡定地笑笑。无所谓习惯不习惯啊。年岁不再年轻,改变是命运的安排。很希望,这样的生活节奏,不要再次被轻易地改变。
出不出去游玩,不重要。出去旅游的友人,也不再让我羡慕。曾经的跑马心已经归笼。所谓的“老年人”生活,早已经撩开了幕布,露出隐藏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