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紫荆夜市18年长红密码,小夜市撬动亿元烟火经济

更新时间:2025-09-23 13:25:48

南昌紫荆夜市:18年“长红”密码,小夜市撬动亿元烟火经济

当南昌的夜幕落下,紫荆路步行街上的300个摊位便次第亮起灯火——烤串的滋滋声、摊主的吆喝声、游客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座城市最鲜活的“烟火图景”。作为南昌的老牌夜市,紫荆夜市已火爆18年,从最初10余家摊位、年营业额1000万元,成长为如今年营业额超1.5亿元、日均客流量最高达1万人次的“夜间消费名片”,它的“长红”并非偶然,而是精准踩中了“品类、管理、创新”三大核心密码。

品类丰富且不重复,是紫荆夜市吸引客流的“流量密码”。不同于许多夜市“同质化严重”的痛点,这里汇集了印度飞饼、新疆羊肉串、哈尔滨烤冷面等300余种全国特色美食,甚至能一站式打卡各类“网红小吃”。背后的关键,是管理方对摊位的严格筛选——申请入驻时,会优先考量美食品类的独特性,尽量避免重复经营。这种“差异化布局”,既让游客有了更多选择,也让摊主之间减少恶性竞争。正如湖南游客曾亦葶所说:“就是冲着‘全国美食集合地’来的,果然没失望。”更难得的是,丰富品类下还保持着“亲民价”:10元7个生蚝、5元4个钵仔糕,人均30元就能吃到撑,这让它不仅成了学生、上班族的“深夜食堂”,也成了美食博主的“打卡圣地”。

精细化管理,是夜市持续运转的“保障基石”。随着客流量增长,停车难、纠纷多等问题曾困扰着紫荆夜市,但管理方的“精准破局”让这些痛点逐一化解。针对“停车乱”,他们在周边设立专用停车场、开放划线停车位,总计可容纳超500辆机动车,彻底解决了游客“开车来、没处停”的难题;针对“纠纷多”,管理方联合属地派出所、特警组建“夜市哨兵”队伍,从傍晚出摊到凌晨打烊,全程“游弋”巡逻,快速处置占道经营、摊主争执等问题。在夜市摆了16年摊的熊园波感慨:“以前车子能堵到摊位边,现在秩序好了,我们做生意也更安心。”这种“有温度的管理”,既保障了游客和摊主的权益,也让夜市的“烟火气”始终不掺“乱象”。

不断创新迭代,是夜市摆脱“网红滤镜”、实现“长红”的核心动力。18年来,紫荆夜市从未停下升级的脚步:从1.0版的基础摊位,到2.0版的霓虹灯墙、满天星彩灯、景观灯装饰,它逐渐从“单纯卖吃的”变成了“有氛围的消费场景”;如今,它正推进3.0版改造,计划增设潮舞台、邀请乐队演出,注入南昌本地文旅元素,朝着“集美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空间”转型。这种迭代不仅吸引了更多年轻游客、外省游客,也为摊主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90后摊主吴佳的螺蛳粉摊,5年营业额从10万做到100万,如今拥有4个摊位;“章鱼传奇”摊主贾玲玲扎根12年,把摊位做成了注册商标,全国有上百家加盟店。

如今的紫荆夜市,早已不是“小打小闹”的路边摊集合,而是能撬动周边经济的“引擎”——它带动了附近酒店、超市、早餐店的发展,君庭酒店今年暑期入住率超80%;它的成功模式还成了“范本”,湖南、新疆等地的文旅部门纷纷前来考察学习。在江西大力发展夜间文旅经济的背景下,紫荆夜市的18年“长红”证明:小夜市也能有大作为,只要守住“烟火气”、做好“精细化”、抓准“新需求”,就能在夜间经济的浪潮中始终站稳脚跟,成为一座城市的“活力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