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众景点(临安小众景点推荐电话)

更新时间:2025-09-21 22:48:27

简介

祇园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331),为东晋处士许询舍宅而建,初名崇化寺。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赐额“祇园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祇园寺现存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钟楼、鼓楼、藏经阁、西厢房、僧房等,主体建筑为清末光绪年间重建,建筑占地面积约3064.5平方米。祇园寺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功能几经转变,由宗教寺庙转变为湘湖师范临时校址、萧山图书馆、萧山越剧团团部等。

2009年萧山区博物馆新馆建成后,这里遂成为萧山区博物馆(区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祇园寺分部,同时也作为浙江考古与文物保护萧山基地、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工作站,致力于考古资料的整理研究、展示、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2023年12月,祇园寺经过修缮和改造提升,携《祇园塔影》《寻迹萧山》两大展览以“文旅胜地+博物馆”的全新形式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著名文学家、隐士许询舍宅建寺,初称崇化寺。

•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英宗下诏改名为祇园寺。

• 元至正三年(1343年):寺僧道拳建佛殿,寺院扩大,占地达2.3万平方米。

• 明代:祇园寺达到极盛,有“江南第一山”之称,设僧会司于寺内,管理全县大小寺院。

•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寺宇等均毁于兵火。

• 清光绪五年至十六年(1879-1890年):进行重修,落成时规模为全县寺庙之冠。

• 1967年:寺内佛像捣毁,两座方塔与鼓楼均毁,仅存天王殿、大雄宝殿与钟楼。

• 1983年:萧山县政府将祇园寺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009年:被认定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2021-2023年:进行了新一轮修缮工程,以“文旅胜地+博物馆”的全新形式于2023年12月1日亮相。

建筑特色

• 整体布局:祇园寺现占地面积3064平方米,寺宇沿中轴线分布,为三进二院格局,主体系清代遗存,具有典型的清代江南建筑风格。

• 天王殿: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两侧各有一只螭吻兽,中间立着一枚瓦神宝镜。前檐正中央的雕花石板上,有清朝石雕“一品(瓶)青莲(廉)”。

• 大雄宝殿:同样具有精美的梁枋彩绘和独特的建筑结构,历经修缮,其部分柱子采用“一麻三灰”传统工艺修复,石柱则用瓦灰加生漆打底,再铺上油饰。

文化展览

• 祇园塔影展:在天王殿内展出,通过缩小版塔型展陈空间、竖屏电子屏播放历史、帘幕围合还原塔的方位等形式,展现祇园寺曾经的塔影胜景。

• 萧山溪头黄汉墓考古成果展:在大雄宝殿展出,主要展示了萧山溪头黄汉墓考古中出土的文物,如绳纹双耳原始瓷瓿等。

历史意义

• 宗教文化:祇园寺作为佛教场所,历史上是佛教弘法的重要之地,对佛教在当地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社会功能:曾承担着类似图书馆、博物馆、公园、剧院、救济院、消防所等场所的公共职能,同时也是官员们习练礼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