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省会城市六)

更新时间:2025-09-20 11:00:05

【诗词赏析(省会城市六)】

【行香子】走进昆明

史迹悠长,滇韵流芳。

看山川、无限风光。

翠湖春晓,鸥鹭翱翔。

赏花之艳,云之秀,水之沧。

矿藏富庶,交通畅达。

更科技、引领新航。

旅游胜地,四季如常。

品茶香浓,民风朴,客情昂。

注:本词以“行香子”词牌咏赞昆明。上阕写历史底蕴与自然景观,下阕述资源禀赋与人文魅力。“翠湖春晓”“四季如常”等句,既点明春城特质,又暗合其“天气常如二三月”的独特气候。

词语与风景的互文:

重读《行香子·走进昆明》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城市往往被抽象为某种符号或背景,而《行香子·走进昆明》却以独特的词牌形式,将一座城市的多维面貌立体呈现。这首词不仅继承了传统咏物词的形制特点,更在当代语境下完成了对昆明这座城市的诗意重构。

词的上阕以"史迹悠长,滇韵流芳"开篇,短短八字便勾勒出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悠长"与"流芳"形成时间维度上的呼应,暗示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随后的"看山川、无限风光"则将视角从历史拉回当下,一个"看"字激活了整幅画面,使读者跟随词人的目光开始视觉漫游。"翠湖春晓,鸥鹭翱翔"是典型的意象并置,翠湖的静谧与鸥鹭的动态相映成趣,而"赏花之艳,云之秀,水之沧"的三字排比,则通过视觉的跳跃切换,构建出昆明自然景观的丰富层次。

下阕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观过渡到城市发展的现代维度。"矿藏富庶,交通畅达"以近乎白描的手法陈述昆明的资源优势,而"更科技、引领新航"巧妙运用"新航"这一意象,既指代现代科技发展,又暗合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记忆,古今在此交汇。随"旅游胜地,四季如常"既是对气候特征的客观描述,又暗含"常"与"变"的哲学思考--在变化的世界中,昆明的恒常成为其独特魅力。"品茶香浓,民风朴,客情昂"再次运用三字排比,从味觉、人文感受到情感体验,层层递进,完成对城市气质的全方位刻画。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意象的流动性"。传统词作往往追求意象的凝练与固定,而意象却呈现出流动变换的特质。如从"翠湖春晓"到"鸥鹭翱翔",从"花之艳"到"云之秀",意象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连接,却通过视觉的流动自然过渡,这种手法恰如电影中的蒙太奇,通过意象的并置产生新的意义。本词通过这种艺术处理,使昆明的城市形象不再是被静态观察的对象,而成为可以被动态体验的时空连续体。

在当代诗词创作中,如何处理传统形式与现代内容的关系始终是一个难题。《行香子·走进昆明》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它既严格遵守"行香子"词牌的格律要求,又在内容上融入"科技""旅游"等现代元素。这种融合不是生硬的拼贴,而是通过诗意的转化,使现代性话语获得古典表达的可能。如"引领新航"既符合词律要求,又承载现代意义,显示出本词在语言炼金术上的高超技艺。

词中"四季如常"的表述尤其值得玩味。表面上看,这是对昆明"春城"气候的赞美,深层却暗含对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同质化的隐忧。当许多城市在发展中逐渐丧失个性,"四季如常"的昆明反而因其不变而显得珍贵。这种"以常写变"的手法,使词作在赞美之外平添一层思考的深度。

《行香子·走进昆明》最终完成的不仅是对一座城市的外在描摹,更是一种精神地图的绘制。通过历史与当下、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的多重对话,本词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城市诗学不在于罗列景点,而在于捕捉那些使城市成为独特存在的气韵与节奏。在这个意义上,这首词为当代城市书写提供了一个梦--在恪守诗词本体的前提下,如何让古老形式焕发现代生机,如何用有限词语承载无限的城市想象。

(有图片来自网络,不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