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常德之战,周咏南带领女兵们抵挡住了日军15次猛烈进攻,子弹打光后

更新时间:2025-10-02 20:30:01

1943年常德之战,周咏南带领女兵们抵挡住了日军15次猛烈进攻,子弹打光后,三个日军冲了上来,紧要关头,周咏南举起了自己的刺刀,却意外将日军军官直接刺死。

主要信源:(黄天著——《回忆我母亲周咏南》)

1939年寒冬,黄埔军校大门前的冷风中,周咏南携儿子黄天已站立整整三天。

这位湖南祁东县出身的女子时年三十八岁,早年丧夫,独自抚养幼子成人。

她出身于1900年,家族尚文重教,五岁识字七岁习武,养成一身倔强秉性。

二十岁嫁入邵阳黄家育子黄天,不料次年丈夫病故,她未再嫁,返娘家以摇纱种菜为生,同时开办女子私塾传授文化技能。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侵华铁蹄踏破山河,长沙大火焚毁她仅余家园,面对家国危局,周咏南断然撕毁儿子高考表格,决意携子从军抗日。

母子俩徒步跨越五县抵达衡阳黄埔军校招生处。

招生官员见周咏南年近四旬,以其不合入伍标准为由拒绝。

她不辩驳只取出刊载南京惨案的旧报,沉静陈述三点:日军屠戮妇孺毫无人性,教师须以身作则卫国,儿子既赴战场母亲岂能旁观。

僵持后校方破例录用,周咏南入江西于都第三分校,改名周秋琼。

黄天赴重庆铜梁步兵科,母子自此分隔两地。

军校训练严酷异常,周咏南是唯一中年女学员。

剪短发睡地铺,与青年男兵同场操练。

持枪练刺杀四小时不停,手掌磨破渗血便浸盐水止血继续,首周考核击倒教官三次获评特优。

双枪射击夜间突袭皆精熟,她视战技为保命根本。

次年春天分校比武中夺得暗杀科目冠军,学员私下称其"铁娘子"。

同期儿子黄天五公里越野领先军官两分钟,晋升预备班尖子。

某夜行军突遇泥石流断桥,周咏南默然背负儿子涉险渡河,教官问是否畏死,她只答:"怕死就不会送儿从军。"

1940年毕业分至第五十三军政治部任干事,周咏南拒作文职,三次上书请调前线。

政治部主任初不允,她每日晨五时荷枪加练刺杀,风雨无阻。

半年后获批组建全军唯一女子战斗连,兵源来自医护、炊事等后勤岗位,百名女兵多未摸过枪械。

周咏南亲授格斗射击,手茧磨破裹布再训。

晚点名常训导:"女子非天生战士,却可练成钢铁。"

该连编号第七连,官兵昵称"鬼娘",敬其刚毅。

1943年秋日军为打通洞庭湖西线猛扑常德地区,津市白羊堤成战略要冲。

日军铃木大队七百余人携重装备进犯,七连配属第十九师防守侧翼。

战前周咏南率队勘测地形,发现堤坝草高无遮蔽,遂督工兵深挖十米间隔战壕,自布雷区设伏。

1943年11月28日凌晨,敌军炮火撕破夜幕,三挺机枪压制防线,七连初战击退攻势。

随后日军发动十五轮强攻,炮弹夷平掩体,女兵伤亡超半,周咏南右腿中弹仍裹伤指挥。

新兵哭求撤退,她以枪指地厉喝:"死守阵地,退者军法!"

第六日黄昏弹药告罄,三名日军突入战壕。

危急时周咏南挺刺刀突前,毙杀为首军官,余敌溃退。

两小时后援军赶至,阵地上仅存二十三人,毙敌近百缴获步枪五十六支。

战报载明:"七连死守六昼夜,阻敌主力功不可没。"

战后军方拟授模范连长衔并调军校任教,周咏南坚辞:"敌寇未灭,何谈授业。"

她转战益阳、澧县等地,率小队夜袭炸桥,一次迂回十公里摧毁日军弹药库。

四年间七连兵员轮换三批,她始终未离火线。

1945年日本投降,接复员通知赴重庆领勋,她却留信辞呈,将军装枪支上交,附言:"天下已安,壮士当归。"

只身返祁东执教小学,谢绝国民政府抚恤金,称:"活着的功勋在战场,不必锦上添花。"

余生隐于乡野,白地中心小学教书谋生。

居陋室种菜抄经,黑板日程书"晨六时起,授唐诗习刺杀"。

儿子黄天随军起义成解放军干部,母子不复相见。

地方登记老兵档案,她只填基础信息,余页皆空。

1966年重病垂危,问及从军可悔,闭目良久答:"为国雪耻是大义,此生不悔。"

逝后乡邻只道她是普通教师,军功章与战报藏于旧箱。

多年后孙辈翻出遗物,见泛黄信笺写:"儿勿念旧战事,守好家门便是孝。"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