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分享day122

更新时间:2025-10-02 20:06:08

#万能生活指南#中国民俗文化分享day122,重阳节习俗

3插茱萸

晋代周处《风土记》中说:"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因为登高时有插荣英、佩某焚囊的风俗,所以登高会叹叫"茶英会"、"某荧节"

到了唐代,茱萸按照唐代民俗,既可将它作为重阳的节日礼物送给友,如孟浩然的《九日得新序》一诗中,就有"茉英可佩,折取寄情亲"的描述;同时,重阳插戴茶萸,还能避邪,王维的著名诗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沉述了重阳登高、插茉英两种风习,张说《湘州九日城北亭子》一诗也说:"西楚茶英节,南难准戏马台."

关于插荣英、佩英英囊的作用普遍解释是辞恶气、御初寒, 《风土记》载:"九月九日律中无射而数九,俗以此日某英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茉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唐代郭震《秋歌》 卷二也说:"辟恶荣萸囊,延年菊花酒"

4赏菊.

在菊花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传说赏菊习俗起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田因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仿他,于是就有重阳赏萌的风俗,古人文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起来,希望自己和陶渊明的风格更加接近,北宋京师开封, 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梦梁录》中说,宋代每年重阳日都要"以菊花、莱英,浮于酒饮之,"还给菊花、茶英起了两个雅致的别号,称"菊花"为"延寿客",称茶英为"辟邪翁","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按照每年的惯例,皇官禁中与达官显贵都要在这天观赏菊花;即使普通的士庶平民也要购买一两株菊花珑赏自娱,当时市场上出售的名优品种崩花达到七八+种之多,这些花,不但花朵硕大而艳丽, 而且香味馨郁耐久,如有白黄色蕊,状如莲花的是"万龄荫";粉征色的是"桃花";白而檀心的是"木香菊";纯百且大的是"喜客菊",诸如此类,花色名目繁多,不胜放举

重节一好像一次各色、各类、各种菊花荟萃的盛大花会,《乾淳岁时记》对宋代禁廷宫中每年重阳节的赏菊庆乐活动也有洋细描绘.书中写道:每年九月八日官中就开始做重九,届时在庆瑞殿分列菊花万株,名花珍品,五彩演纷,灿烂眼目,并且还要点燃菊灯,其盛沉决不亚于元宵庆典、同时举办赏花赏灯之宴,席闻丝竹悠扬,乐鼓并作,大庆重阳节.请代以后,赏菊的习俗更加唱盛,且不只局限于九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