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千山旅游集团(辽宁旅游产业集团)

更新时间:2025-05-30 07:18:17


一、辽宁千山旅游集团


在刚刚落幕的“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2025辽宁省企业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对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予以通报表扬,其中鞍山文旅产业的龙头企业——辽宁千山旅游集团赫然在列。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省委、省政府点石成金的顶层设计,是鞍山市委、市政府独具匠心的改革成果,更是辽宁千山旅游集团全体职工用“5+2”连轴转、“白加黑”连轴干拼出来的“热辣滚烫”。过去一年中,千山旅游集团以“干”字当头、以“新”字为先,上下一心,创下了全年旅游综合收入1.03亿元、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5%的喜人成绩,达到五年来最好水平,交上一份满意的文旅答卷。

破局:从“负重前行”到“轻装上阵”

2024年,面对千山旅游集团经营困境,鞍山市委、市政府对千山旅游集团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新组建的领导班子直面资金链紧绷、设施老化、企业活力不足“三座大山”,立足企业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成功破解难题。一方面化债降本,盘活“家底儿”。主动对接金融机构,将财务费用砍掉一半;办公成本精打细算,小修小补自己干,全年综合成本下降15%。

同时,换服务商、引研学团,抖音平台收入暴涨4倍,千山从“守着金饭碗等客”变成了“流量变现的网红IP”。另一方面凝心聚力,激活“精气神”,通过表彰先进、领导带班、职工义诊等“暖心组合拳”,让员工从“端铁饭碗”变成“争当排头兵”,团队凝聚力成了企业最硬核的“底牌”。

焕新:从“老景区”到“新地标”

文旅振兴,不能只啃“老本”,必须推陈出新,打出“组合拳”。千山旅游集团实施硬件升级,筑牢“压舱石”。投资4200万打通千山南北通道、投资350万重铺正门广场,使千山景区实现颜值“逆生长”。今年“五一”,13.6万游客涌入千山,创近年新高。推动业态创新,点燃“新引擎”。成功举办梨花节、冰雪千灯祈愿节等众多文体旅活动,飞龙桥“踏雪寻梅”成了网红打卡地,南果梨奶茶成了省级会议“伴手礼”,汤岗子温泉+千山“康养游”带给游客全新的游玩体验。

去年,千山登上央媒41次、省媒154次,辽篮明星打卡、央视直播进景区……千山旅游品牌焕彩出新!实施惠民让利,激活“一池水”。三八节免票、演唱会联动免票、对全省游客分时段免票……千山旅游集团让利超千万元,换来了全省文旅市场的“沸腾”和文旅消费的兴旺。

领航:从“千山独秀”到“满园春色”

辽宁文旅振兴,需要更多“千山样本”,千山旅游集团冲锋在前,在全国叫响千山旅游品牌,全力讲好“辽宁故事”。千山旅游集团将千山、汤岗子温泉、玉佛苑、鞍山动物园等资源整合,打造“一日游”变“深度游”的文旅矩阵,让游客“住下来、玩起来、消费嗨”。集团还与沈阳故宫开展联票,实现客源互动,用文化IP为景区“镀金”,同时计划与省内5A级景区联动,让更多人看见辽宁之美。

作为辽宁旅游的“金名片”,千山旅游集团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挖千山文化底蕴,推动智慧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打造来鞍山游千山、泡温泉、赏岫玉的金字旅游品牌,为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激活全省文旅消费、助力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千山力量!

全媒体记者 杨海霞


二、辽宁旅游产业现状


辽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1.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不平衡

    • 辽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但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过度开发的现象,导致生态环境受损,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同时,一些具有潜力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导致旅游产品类型单一,缺乏多样性。
  2. 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 部分旅游景区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 旅游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景区存在服务态度差、服务质量低等问题,影响了辽宁旅游的整体形象。
  3. 旅游市场营销和推广力度不足

    • 辽宁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投入不足,导致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难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 旅游推广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难以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
  4. 旅游产业链不完善

    • 辽宁旅游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旅游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衔接不够紧密。
    • 旅游产业链中的各环节缺乏有效的合作与协调,导致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充分,影响了旅游业的整体发展。
  5. 旅游人才短缺

    •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辽宁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旅游人才短缺,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 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以满足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