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水湖摩崖石刻(响水湖长城下的边关摩崖石刻)

更新时间:2025-05-29 12:46:40

响水湖长城下的边关摩崖石刻

怀柔响水湖景区这两年做的不错,以前每年的梅花节,如今的红色旅游都被很多媒体报道过。但在这长城脚下,秀美的山谷里还有一处明代摩崖石刻,知道的就不多了。

虽然响水湖也来过好几次了,但真不知道这石刻在哪,幸亏这次有景区工作人员刘哥带路。从一个岔口走砂石路直接下到谷底。

谷底铺有青石板路,两侧时不时就有杏树、核桃树,蒿草、藤蔓疯长,浓绿、浅绿、黄绿侵染着长城古道。

终于刘哥指着一侧巨崖说,“石刻就在那边了。抬头看去,崖壁前绿树婆娑,石崖上长满了五叶地锦的枝蔓。只能隐约看到些缝隙中透出来的红色。

为了看得清楚,我攀上护坡,爬上崖边一棵核桃树,颤巍巍站在一根树杈上,仔细观察这核桃树叶背面是不是有毒刺蛾幼虫,再拨开碍眼的大叶子,终于可以拍照了。

但依旧看不全,有啥拍啥吧。崖壁南侧最清楚,竖刻两行,“灵宝许 茂杞勒”,中间隐约看出横刻“天设金汤”,而北侧也是竖刻两行“明万历 戌寅秋”。

明万历戌寅秋,那就是1578年,距今也快四百五十年了。而这灵宝许茂杞也不是无名之辈,尤其是他的家族,在整个明朝时期可以说是声名显赫。

灵宝是指的许茂杞的老家,河南灵宝大王镇沙坡村许家寨,即使到今天这里许家也算繁荣昌盛。在明朝许家辉煌时期,号称“许半朝”,“父子四尚书”、“一族七进士”、“八子六登科”成为一时佳话。

而许氏家族在北京留下摩崖石刻和题诗的是祖孙三代。首先是许茂杞的爷爷许论。许论,字廷议,为兵部左侍郎许进第八子,嘉靖五年进士,“好谈兵,幼从父历边境,尽知扼塞险易〞。嘉情十二年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负责绘制、收贮兵要舆图。其以职掌之便,洞悉边务,因著《九边图论》,最终出任兵部尚书。他在昌平关沟里的“仙枕石”上留有一处记功摩崖石刻。

再有就是许茂杞的父亲许倓,任户部郎中,嘉靖年间经常到京畿巡边。他曾经写过一首很是苍凉的边塞诗,“古北关前月似霜,石塘岭下塞云黄。鸣笳刺刺边声起,多少征人尽断肠”。——《塞下曲》。这石塘路为蓟镇西协四路之一,而古北口更是京东北的边关重镇,也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古北水镇西北。

再下一代就是许茂杞了,他的文功武略都不如前辈,被任命为昌镇游击都指挥。巡视长城防卫到了响水湖,感叹于此段长城的险绝,手书“天设金汤”。

崖壁上“天设金汤”四个阴刻大字由右至左依次横排,字长、宽各约 80 厘米,正楷榜书,端庄浑厚,清晰醒目。

据说长城工程质量精良,青砖、石块粘合,要靠白灰+粘土+少量煮熟的江米汁调和出来。刚干透的时候,阳光照下来金光闪闪,故称为“金汤”。

同样在怀柔,黄花城水库边上也有巨大的“金汤”摩崖石刻,不过那处石刻是万历己卯(1579)年,一个叫吴臣的写的。也就是这叫吴臣的晚写了一年,应该算是抄袭吧。

最后一张图片是刘哥开春照的,那时藤蔓还没长起来,文字要清晰的多。老刘不止是在景区里找了份工作,更重要的是他热爱长城,工作之余画了很多长城主题的画作,也是气势磅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