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3年上海开埠(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
更新时间:2025-11-04 22:15:50
上海自1843年开埠后,作为中外贸易枢纽,催生了一批在近代经济史中举足轻重的买办人物。他们凭借语言能力、商业网络与资本运作,深刻影响了上海的金融、航运与工业发展。以下是1840—1949年间上海最具代表性的买办及其贡献:
### **一、金融业买办:掌控外资银行命脉**
1. **席正甫(1840—1904)**
- **背景**:苏州洞庭东山人,汇丰银行第二任买办(1874—1904),被誉为“买办之王”。
- **贡献**:
- 促成清廷与汇丰银行17笔借款(1874—1890),包括首笔“福建台湾海防借款”(200万两),开创外资银行对华政治贷款先例。
- 构建席氏家族买办网络:三代垄断汇丰买办55年,家族成员占据上海34家外资银行中17家的买办职位,如麦加利、华俄道胜等。
- **影响**:通过联姻联结宋子文、陈果夫家族,形成政商一体网络。
2. **虞洽卿(1867—1945)**
- **背景**:浙江慈溪人,历任德商鲁麟洋行、华俄道胜银行、荷兰银行买办。
- **贡献**:
- 创办四明银行(1908)、宁绍轮船公司(1908)、三北航运公司(1914),掌控民营航运业(30余艘船,9万吨位)。
- 支持辛亥革命:掩护同盟会活动,资助革命经费。
- **影响**:1920年代主导上海总商会,成为江浙财阀领袖,助力蒋介石“四一二”政变。
### **二、实业与航运买办:推动民族工业萌芽**
1. **朱志尧(1863—1955)**
- **背景**:法商东方汇理银行买办(1899—1927),上海沙船主家庭出身。
- **贡献**:
- 创办求新机器厂(1904),制造中国首台蒸汽引擎、工作母机,奠定近代造船业基础。
- 投资同昌榨油厂、申大面粉厂等,构建多元化工业体系。
- **结局**:一战期间因债务被迫出售求新厂,晚年投身天主教慈善事业。
2. **唐廷枢(1832—1892)与徐润(1838—1911)**
- **背景**:广东香山人,分任怡和洋行、宝顺洋行买办,后投身洋务运动。
- **贡献**:
- 唐廷枢主持轮船招商局,引进西方管理;徐润开拓房地产(上海租界3000余亩地产)。
- 推动上海早期工业化:创办煤矿、纺织厂等。
- **影响**:香山帮买办集团主导上海经济,占外资机构买办半数以上。
### **三、开埠先驱与买办教育奠基者**
1. **穆炳元(生卒不详)**
- **背景**:中国首位职业买办,宁波定海人,鸦片战争中被英军俘获后学会英语。
- **贡献**:
- 1843年上海开埠后包揽中外贸易中介,首创“买办培训班”,教授宁波方言注音的“洋泾浜英语”。
- 推动宁波帮崛起:门徒占据上海买办半壁江山,取代早期广东帮优势。
### **四、买办群体的历史角色与争议**
- **经济作用**:
- 引入外资与技术(如朱志尧的求新厂),疏通中外贸易(如席正甫的汇丰借款)。
- 垄断性引发社会矛盾:外资银行通过抵押贷款吞并华人地产(如沙逊吞没盛宣怀家族产业)。
- **政治依附性**:
- 虞洽卿等支持政权更迭,体现买办与权力的共生;
- 席氏家族联姻政要,巩固阶层特权。
### **代表人物简表**
### 结语:双重身份的历史剪影
这些买办既是殖民经济的代理人,也是民族资本的启蒙者。他们以“中介者”身份撬动了上海现代化进程,其商业网络、资本积累与政治周旋,深刻塑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版图,却也折射出半殖民地社会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