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夏季的远程自驾游,想想就觉得很有味道啊,那会儿交通和路况跟现在没法比
更新时间:2025-11-04 15:37:52
1999年夏季的远程自驾游,想想就觉得很有味道啊。那会儿交通和路况跟现在没法比,自驾更像是一场带着未知感的探险,尤其是跨了河南、安徽、江苏、浙江这么多省份,一路从北方的平原渐入江南的水乡,风景和人情的变化肯定特别鲜明。
从河南出发,过安徽时或许还带着些中原的厚重感,到了江苏,可能就先撞见苏南的细腻,稻田、河网慢慢多起来,再往浙江去,说不定就钻进了丘陵间的山路,看得到白墙黑瓦嵌在绿意里。那会儿没有导航全靠地图。找路道、突发状况等状况,时常傍晚会赶去下一个城镇找住处,这些细碎的麻烦和惊喜混在一起,反倒成了最鲜活的记忆。
二十多年过去了,沿途的风景肯定变了很多,但那种第一次自驾远行的兴奋劲儿,还有江南夏天的湿热、傍晚街边的烟火气,就想起来还是能清晰得像昨天发生的事。
那种带着时代印记的旅途感,现在想起来满是细节的温度。1999年的路,高速还没成网,很多路段是国道、省道,甚至穿过一个个乡镇集市。车开着开着,可能突然就遇上路边摆摊的小贩,或是赶牛的老农,喇叭都得轻轻按,那时候的“路权”里,藏着更多人情味。
中国江南的湿热,我印象里是傍晚钻进县城老街的感觉:白墙被晒了一天,傍晚渗着潮气,路边的井水湃着西瓜,卖冰棍的自行车叮铃铃从身边过,蝉鸣混着河埠头妇人捶衣服的木槌声……那会儿的住处也简单,县城里的招待所,窗户对着巷弄,夜里能听见隔壁桌牌的哗啦声,早晨被卖豆浆的吆喝叫醒。
最妙的是“未知感”。地图是折叠的大张,折痕都磨白了,走一段就停下来对着路牌核对,走错路是常事,但说不定就误打误撞进了个没在计划里的古镇,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当地人坐在门槛上摇着蒲扇看你,眼神里没有防备,只有好奇。
现在自驾是“精准抵达”,那时候是“随遇而安”。那些走错的路、临时歇脚的小镇、偶然聊上几句的陌生人,反倒成了比目的地更深刻的印记。二十多年过去,车换了,路宽了,但想起那次,好像还能闻到车窗缝里钻进来的稻花香,和傍晚空气里混着的蚊香味呢。
回溯往昔,当时从河南中原地区进入安徽,河南乃至整个中原地带,仿佛还沉浸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氛围之中,处处弥漫着厚重的文化气息。然而,当目光转向江浙地区,城郊那成片的红砖墙瓦,一幢幢洋房和别墅映入眼帘,如此景象,对于长期身处中原的我而言,实在是倍感新鲜。毕竟那时,中原地区的商品房建设尚未兴起。
那次出行,我带着家人,同行的还有杨林普同学,他也带着他的“小朋友”。我们一路游历,目睹了杭州和南京这两座江浙地区省会城市的高速发展,繁华之景令人惊叹!
结束江浙之行返程途中,在安徽南部进入芜湖地区。记得那时,在长江之上,我最后一次驾车乘坐了轮渡,那似乎是长江上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批轮渡之一了。如今,芜湖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城市,更是知名的汽车城,在安徽省内,俨然已成为仅次于合肥的第二大城市。
在巢湖的街边,有不少售卖鸭子的小摊。当我们进入河南信阳的固始时,路边则是卖小鸡的,这便是闻名的固始鸡。一边是安徽的鸭子,一边是刚踏入河南地界的鸡,沿途这些路边小商小贩的场景,构成了旅途中别样的记忆。#自驾游# #自驾# #中老年自驾游# #长途自驾游# #50后自驾游# #江浙沪自驾游# #河南自驾旅行# #70后自驾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