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福冈前,我在笔记本第一页写了行字这次不做攻略,走到哪算哪

更新时间:2025-11-07 01:27:34

出发去福冈前,我在笔记本第一页写了行字:“这次不做攻略,走到哪算哪。”

起因说来简单,前几次旅行总被行程表捆着——早上七点追日出,中午赶去网红店排两小时队,下午掐着点逛景点,晚上还得赶在地铁停运前回酒店。回来后翻看相册,满屏都是“到此一游”的打卡照,累得倒头睡三天,却想不起旅途中有什么真正让人放松的瞬间。

到福冈那天,我把手机里的地图软件设成了“仅显示方向”,拖着行李箱随便进了家街角的拉面店。老板是个戴眼镜的大叔,用生硬的中文问“要硬面还是软面”,我指着邻桌客人的碗说“和他一样”。面端上来时,溏心蛋在热汤里颤巍巍的,叉烧肉泛着油光,我埋头吃到额头冒汗,抬头时正对上大叔递来的冰水,杯壁上的水珠滴在桌上,像在替我叹口气。

第二天醒得早,推开窗看见楼下有个晨市。老太太们提着竹篮挑蔬菜,穿校服的学生蹲在金鱼摊前看半天,卖腌菜的阿姨往我手里塞了块试吃的萝卜干,酸得我直眯眼,她却笑得眼角堆起皱纹。我跟着人群走,在二手书店翻到本封面褪色的漫画,又在花店买了支向日葵别在帆布包上,花盘沉甸甸的,总往肩膀上晃。

傍晚去博多港时,夕阳把海面染成橘红色。有对老夫妻坐在长椅上喂海鸥,老爷爷把面包屑递到老奶奶手里,两人头挨着头笑,海鸥在他们头顶盘旋。我找了块礁石坐下,看着货轮慢慢驶出港口,突然想起出发时的那句“自由自在”——原来不是要去多少地方,而是能允许自己“浪费时间”,允许风把头发吹乱,允许脚步跟着心情拐进陌生的小巷。

离开福冈那天,我在机场买了包明太子薯片。拆开时碎渣掉在候机厅的地毯上,像撒了把星星。翻看这几天的照片,没有地标建筑,只有拉面碗里的热气、晨市的向日葵、港口的夕阳,还有我对着镜头咧嘴笑时,被风吹乱的头发。

原来自由自在,就是不用急着去哪里,也不用怕错过什么。福冈的风记得,我也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