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乡麻阳文昌阁乡地名里的岁月故事

更新时间:2025-10-08 05:30:25

#在头条安利我的兴趣#苗乡麻阳文昌阁乡:地名里的岁月故事

大家好!欢迎走进乡下客故事天地,今天咱们就聊聊苗乡麻阳文昌阁乡,揭秘这个地名背后藏着的岁月与风情。

文昌阁乡坐落在麻阳苗族自治县的西南部,像一颗温润的明珠,静静镶嵌在武陵山脉中端的西晃山北麓。这片土地不算辽阔,总面积51平方公里,却满满当当装着生活的烟火气——这里下辖9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住着1.26万多位乡亲,其中1.2万多人是苗族同胞。走在村里,耳边时不时飘来软糯的苗语,路边的苗家吊脚楼、墙上的苗族刺绣图案,满眼都是化不开的浓郁苗乡风情。

要说“文昌阁乡”这个名字的由来,可得往老时光里寻。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就建起了一座“文昌圣帝楼阁”,文昌帝君象征着文运昌隆,乡亲们盼着家乡出人才、有文化,便借着这座楼阁的名字,给家乡定了“文昌阁”这个名号,一叫就是好几百年。再看它的历史变迁,更是藏着清晰的时代印记:清朝时,这里属于石渠都里地;到了民国,成了永新乡的驻地;1950年是二区所在地,1958年归入尧市公社,1984年最终定名为文昌阁乡,成为乡级驻地。每一次更名,都是一段岁月的见证,记着这片土地的过往。

不仅名字有故事,文昌阁乡的山水更是透着灵秀劲儿。这里的海拔落差不小,最高处是大水冲水库旁的垄脑土,足足有700多米,赶上清晨去山顶,云雾裹着青山绕,脚下的水库像块碧绿的玉,映着天、衬着树,美得像画;最低处则是黄土坡村的新必,海拔190米,地势平平整整,田埂一条连一条,春天种稻、秋天收粮,满是生机。气候也格外宜人,年均气温16.7℃,无霜期有225天左右,不冷不热的天气把土地养得格外肥沃。北部是开阔的丘陵平原,庄稼长得郁郁葱葱;南部多是岗地,一到秋天,满坡的柑橘挂满枝头,黄澄澄的像一串串小灯笼,甜香能飘出好几里地,路过的人都忍不住想摘一个尝尝。

也正因这好山好水,文昌阁乡的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在农业上,它担得起“麻阳粮仓”的美称。当地政府一边引导种粮大户流转闲置耕地,扩大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还试着种有机水稻,把粮食生产的基础扎得稳稳的;一边顺着气候和土壤优势,把特色农业做得红火——柑橘产业专门推广锦和、锦蜜等优质品种,建示范园、用有机肥,还靠网络平台把果子卖到全国各地;西皮溪、雷狮坪等环西晃山林区村,忙着扩种黄精、黄柏等中药材,目标5年种出1.5万亩,让大山里长出“金疙瘩”;大棚刺葡萄、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也没落下,面积越扩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响;文昌新村新寨坪还规划了25亩现代设施农业,用温室种蔬菜、水果、苗木,让农业更有科技范儿。

文旅产业更是让人眼前一亮。乡亲们靠着西晃山的好生态,在西皮溪村开发了高山漂流项目,夏天一到,游客坐着皮筏顺流而下,听着水声、喊着笑,把暑气全冲走;还打造了自治畈千亩油稻轮作示范基地,春天看油菜花开得金灿灿,秋天看稻浪翻得沉甸甸,成了网红打卡的景观农业;再结合苗药谷等满是苗乡特色的人文景点,把农业和旅游揉在一起,让游客来了能看景、能体验、能放松,真正实现了农旅融合。

关于苗乡麻阳文昌阁乡地名的故事,今天就讲到这儿啦!欢迎友友们点赞、提建议,也别忘了分享给更多喜欢乡土故事的人,咱们下期精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