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三日行穿越千年的丝路絮语
更新时间:2025-10-03 04:24:01
宁夏三日行:穿越千年的丝路絮语
人物:我和母亲(母亲是历史教师,我是在读建筑系研究生)
时间:七月中旬,暑假黄金期
第一日·云开贺兰
清晨六点,银川河东国际机场的停机坪浸在薄雾中,红白相间的飞机如同栖息的鸿雁。母亲指着远处贺兰山脉的剪影轻叹:"这山是西夏王朝的天然屏障,岩画里藏着游牧民族三千年的密码。"
我们直奔贺兰山岩画景区。烈日下玫红色遮阳伞格外醒目,伞下的母亲正对着赭红色山岩上的太阳神图腾出神。手指抚过岩壁的刻痕,西夏人牧马、围猎的场景在讲解员的叙述中鲜活起来。仿古岩墙的云纹浮雕间,母亲掏出笔记本抄录:"你看,这云纹和鄂尔多斯青铜器上的图腾一脉相承。"
第二日·双城记
在乌力吉口岸办公室的木质牌匾前,三语铭文折射着特殊地理意义。"这里曾是西夏与蒙古的茶马古道隘口,"母亲擦拭着眼镜细看蒙文,"成吉思汗六征西夏,最终病逝在这片土地。"窗外现代口岸车流如织,玻璃幕墙倒映着撑伞的边民,恍惚间驼铃与汽笛声交织。
傍晚漫步阅海湾CBD,36层的双子塔将夕阳碎成万点金箔。穿红衣的直播博主正用宁夏方言介绍枸杞,穿"西夏啤酒"文化衫的大爷递来瓶装八宝茶。母亲望着玻璃大厦间的飞檐戏台感慨:"当年丝路商队看见的夯土城墙,如今成了包容古今的魔方。"
第三日·麟德长歌
青铜广场的韩王雕像沐着晨光,战马前蹄凌空。"这位明代庆王朱栴改良水利,让'塞上江南'名副其实。"母亲轻读基座"麟颂德政"的铭文,底座跪拜的农人石像衣褶里还凝着夜露。我架起画板勾勒背景:重檐歇山顶的鼓楼穿透商务区的玻璃丛林,犹如时空折叠的坐标。
黄昏的南熏门老街最是惊艳。银色快递车与挂着羊皮筏子的三轮并行,飞檐下的LED灯笼渐次亮起。母亲在"同心春"老字号包着蒿子面,忽然指着对面大厦玻璃幕墙:"快看!"——夕阳正将韩王雕像的影子投射在百米外的现代建筑上,古今英雄在光影中完成隔空对话。
尾声:
航班升空时,舷窗外的黄河如鎏金绸带缠绕着斑驳长城。母亲翻着三天积攒的笔记:岩画拓片、口岸通关文牒复刻件、韩王传说连环画。"该给学生们准备新课件了。"她将八宝茶的茉莉香封进笔记本,而我的速写本里,贺兰山岩羊正跃过玻璃幕墙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