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乡愁与血脉里的传承
更新时间:2025-10-01 05:53:22
舌尖上的乡愁与血脉里的传承
清明时节的台州,既有烟雨朦胧的哀思,也有春意盎然的生机。这个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的节日,在台州人心中占据着特殊地位,不仅承载着对先人的缅怀,更延续着独特的地域文化与家族记忆。
在台州,清明祭祖离不开青团(又称“菁饺”“菁饼”)。这种用嫩艾草或鼠曲草汁揉入糯米粉制成的时令小吃,包裹着春笋、豆腐干、虾皮等咸馅,或豆沙、芝麻等甜馅,蒸熟后清香软糯。台州人认为,青团的青翠象征着生命的延续,而它的制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家族情感的传递。每逢清明,家家户户围坐一起揉面、包馅,长辈们一边忙碌,一边讲述祖辈的故事,让祭祖的仪式在美食中延续。
与许多地方仅在清明当天祭扫不同,台州素有“清明长长节,做到端午歇”的说法。这意味着祭祖活动可以持续数周,家族成员分批回乡扫墓,并在祭拜后聚餐。在温岭市大溪镇,郏氏家族甚至每隔25年重修一次家谱,并举办盛大的祭祖大典,数百名宗亲从全国各地赶回,共叙血脉亲情。这种绵延的祭扫习俗,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更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近年来,台州也顺应时代变化,倡导绿色祭扫。许多家庭以鲜花替代纸钱,用网络祭奠弥补无法亲临的遗憾。椒江的花店在清明前夕热销菊花花束,而年轻一代则尝试“云祭扫”,通过视频连线参与家族仪式。这种变革并非对传统的背离,而是以更环保、更包容的方式延续清明文化的内核——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台州的清明,是青团里的春味,是家族团聚的温情,也是文明新风的实践。在这个传统节日里,台州人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历史的铭记,让清明的文化基因在时代变迁中生生不息。#台州滋味# #包青团台州# #浙南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