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到南京,回山东时,又到浦口火车站去看看

更新时间:2025-10-01 04:55:17

去年冬天,到南京,回山东时,又到浦口火车站去看看。

到这里来过好多次了,越来越没有原来的样子了,周围的老房子拆了很多,要突出重点,重点突出火车站。

浦口火车站,在长江北岸,当年,大清朝修的为数不多的几条铁路,就有从天津到浦口这一条,从清末到民国,这里发生了很多故事,革命党人攻打南京,张勋从南京车走,在浦口火车站,把14个火车头一下都开走了。冯国璋来来回回,北京南京,每次都从这里过。孙中山灵柩从北京,回南京,也是走到这里又上军舰。场面很盛大。段祺瑞从北方悄悄的去了南方,蒋介石甚是高兴,带着一大批文武官员迎接到浦口,他称段祺瑞为老师。那是1933年的事了。

可惜,数风流人物都不是文人,能在文章里把浦口留下一笔的是朱自清。他写了一篇文章叫《背影》,说的是他的父亲朱小坡在浦口火车站送他上车,写的父子情深,甚是感人。于是很多人就顺带着记住了浦口火车站。

我一开始也是这样记住的。

浦口火车站最出色的点是那一条风雨长廊,没回去,我都到那里溜达溜达,现在有更多的人在那里打call。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吴老师聊天,他出身世家,他的外祖父是詹天佑的学生,詹天佑是中国的铁路名人,那个时候,詹天佑在南洋公学教书,当然是教铁路设计。他给学生布置一个作业,浦口火车站设计,朋友的外祖父做的最好,詹天佑给批了一个“甲”,浦口火车站就是按照他外祖父的设计建造的。

这个情节让我觉得亲切,因为我很多次到浦口火车站。

我把这个故事说给另一个朋友“七哥",他姓漆,网名就叫七哥,这是一个很有情怀的人,有点像纪念老兵的孙春龙。他正准备做一个很大的活动,为了纪念抗战80周年,把当年那些难度和西迁的大学纪念一下。他联络了一大批老校长的后人,南开大学张伯苓的孙子,梁启超的后人等等。

他看了我和老朋友聊天,就说,希望有机会联系一下吴老师,他让吴老师和朱自清的后人合个影。

我说这好办。就把他们两个的微信互相推了一下。

我也希望早点把这个事情促成,对文学对史学都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一一下图照片是去年冬天笔者在南京浦口火车站风雨长廊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