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过半,暑假余额告急,一场跨越山海、争分夺秒的作业大迁徙正在全国上演

更新时间:2025-09-30 10:32:36

八月过半,暑假“余额”告急,一场跨越山海、争分夺秒的“作业大迁徙”正在全国上演。

中国孩子们背着习题册穿梭于名胜古迹与交通工具之间,用铅笔和橡皮擦谱写着暑期终章的“疯狂冲刺曲”。

全球赶工,作业本比人先“打卡”

马尔代夫的碧浪刚漫过脚背,五年级女孩就趴在沙滩巾上,用沙子压住被海风掀飞的数学题;罗马斗兽场的千年石阶旁,初中生借着手机灯光背英语单词,母亲撑着遮阳伞充当“人肉计时器”;亚得里亚海的暴雨中,游艇舱内支起小桌板,闪电照亮了孩子笔下的ABC字母——这些被游客拍下的画面,成了今年暑期最魔幻的风景线。网友调侃:“作业本盖的邮戳比我护照还多!”

交通工具秒变“移动自习室”

高铁车厢被戏称为“暑期自习室”,小桌板上摊开的练习册连成一片;国际航班昏暗的灯光下,家长站着守护笔袋,生怕颠簸弄丢文具。更有家长自备折叠台灯,只为孩子在夜航时“卷”完最后两页作文。旅行社导游苦笑:“梵蒂冈游学团里,教皇看到孩子蹲墙角刷题都愣住了!”

花式补救与荒诞创意

- 作业防丢三十六计:北京女孩在富士山脚为丢失的语文摘抄本哭鼻子;上海男生高铁下车忘拿数学卷,全家折返寻“宝”。家长群流传神操作:让孩子在长城烽火台高举作业本拍照,美其名曰“向老师远程报备”,意外带火“作业打卡”景点。

- 跨国互助联盟:杭州初中生组“全球作业交换团”,在卢浮宫和大英博物馆互换试卷,声称“比着写才有动力”。

- 硬核装备党:改造三层隔断书包,侧面塞荧光笔和红笔,随时切换科目“战场”。

教育焦虑的“双重奏”

教育部7月严令“控作业总量”,但现实却现荒诞反差:42%的家庭报3个以上兴趣班,近半数暑期教育支出超2万元。私立学校平均布置30页综合习题,远超美国学生的阅读任务量。三类“赶工族”成型:基础派刷学校任务,进阶派预习新课,精英派在青海湖骑行时听英语听力、边蹬车边解奥数题。

专家呼吁:把旅行还给孩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直言:“旅行本身就是活的教科书!孩子既不会玩又不会学,是家长不合格导致的。”他痛心于孩子被迫在斗兽场背单词、沙滩上算几何:“假装用功既毁旅行,又无效学习。” 而另一些家庭正尝试“活作业”破局:珠海长隆的孩子用英文记录鲸鲨行为,青海湖畔的学生写星空观测笔记——让世界成为课本,才是假期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