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张某与几位好友相约,驱车前往一处远近闻名的养虾基地

更新时间:2025-09-28 08:26:08

湖北黄冈,张某与几位好友相约,驱车前往一处远近闻名的养虾基地,打算享受一番垂钓的乐趣。然而,这场看似平常的钓鱼之旅,却演变成了一场悲剧。张某在垂钓过程中,不慎让鱼竿触碰到了基地上空的高压线,瞬间被电流击中,不幸离世。事后,张某的家属悲痛欲绝,他们认为电力公司应对此负责,要求赔偿,但遭到拒绝。

讲述者是一名旁听了二审的本地记者,他不想渲染,只愿把自己看到的摆出来。说实在的,从庭里走出来,他心口还是发堵,空气闷得像掺了石灰一样。为了把路理顺,他又沿着他们当日的路线跑了一遍,乡道起伏,路边的高粱叶子拖着灰。经过那家渔具店,门口吊着醒目的荧光漂广告,地上零散着几粒铅坠,老板抬了下眼又低头数货。往前就是养虾场,土路上有运饲料车碾过的深槽,雨后没干的泥印还在闪光。他心里清楚,意外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前面总有那么几个被忽略掉的提醒。

基地周围的铁丝网旧得发黑,几处补过的地方用不同粗细的线拧在一起,像粗糙的补丁。告示牌在,字还算清楚,但有一角被藤蔓攀住,风一荡就半遮半掩,与其说醒目不如说刺眼。靠近管理房的边门半掩着,门闩歪在旁边,地上是新旧不一的脚印和车轱辘痕,像是在告诉人“有人来过”。池边常有人蹲的位置很容易找,杂草被压伏,石头排成小半圈,旁边散着烟头、速食桶盖和断掉的太空豆。头顶的线在风里轻轻嗡嗡,早晚温差大的时候嗓音更低,像藏着脾气。他站在水边,不由自主把肩往下一缩,脖子后面起了一层细汗。

据走访和卷宗上的时间线,那天是个闷热的周末,太阳没起高,几个人从镇里结伴过来。他们前一天还在群里研究路亚和饵料,互相转了好几个短视频,都是喊着“野外大物”等等的标题。车后备厢塞满了鱼护、冰袋、折叠椅,还有一支崭新的长竿,标着轻巧的碳素材质,手感很好,却对电一点也不友好。他们绕场一圈看到门没锁,有人进进出出搬饲料,就以为这地儿“默认开放”,心里那点犹豫被热情盖过去。村里老伯后来说那几天风大,线在热胀冷缩里低垂了几寸,这几寸在地上看不出来,在竿尖上却够致命。记者想到这儿不由得叹了口气,人一旦兴奋起来,提醒就像风里说话。

家属最初并没张口要多少,只说得有个说法,让人把来龙去脉讲清楚,后来在法律援助的建议下才明确了数字。电力公司一方拿出了巡检记录、示警标志的定期检查照片,还把线路高度测绘资料摆在案上。养虾场管理方也提交了保安巡逻签到和告知制度,强调边门半掩是为方便饲料车通行,不是邀请入内。旁听时他留意到法官问得细,尤其盯着“门为何不锁”“遮挡为何不清”“联合防范有没有做”,每一句都像在拎线头。责任这事,绕不开人的选择,也绕不开管理者的边界,谁都不能一句话甩干净。说白了,就是受害人的轻率叠加上公共安全的疏漏,两边都躲不过去。

判决维持了原审的比例,电力公司承担一部分,数额折算下来二十多万,既不是家属期望的全部,也不是经营方想要的全部免责。宣判那天,家属没有起哄,母亲捏着户口本复印件,指节泛白,敢情一夜没睡。记者走出法院时天光阴着,风里有潮味,他绕回村路,看到渔具店门口贴了一张新的红纸,写着靠近线路处禁用长竿的提醒。小学黑板报上多了“电的危险”几个大字,村口新立的黄黑警示牌把高度和距离标得明明白白,藤蔓也被清掉了。养虾场把边门焊死,加上了巡逻的时段表,供电所和村里一起排查了一条线上的隐患,这些后来的小动作,多少像是把迟到的台阶补上。下一次看见警示还会装作没看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