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简介
更新时间:2025-09-27 06:07:20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中国云南省下辖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地处北纬21°08′24″—22°36′18″、东经99°56′20″—101°50′36″之间,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
其东北、西北与普洱市接壤,东南与老挝相连,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966.3公里,总面积19,096平方公里。
州名“西双版纳”系傣语,“西双”意为十二,“版纳”指提供封建赋税的行政单位,直译为“十二千田”,源于1570年宣慰使召应勐将辖区划分为12个版纳的历史 。
历史沿革
西双版纳古称勐泐,历史可追溯至三国时期。116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统一勐泐,建立地方政权。
1950年全境解放,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傣族自治州。
1993年景洪撤县设市,形成如今“一市两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的行政区划格局,州府驻景洪市 。
自然地理
地形气候: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勐海县滑竹梁子(海拔2,429米),最低点为澜沧江与南腊河交汇处(海拔477米)。
属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无四季之分,干季(11月-次年4月)降水稀少,湿季(5月-10月)降水集中,年平均气温18.9-23.5℃,年降水量1,214.8-1,615.9毫米 。
生态资源:拥有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热带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超81%。高等植物5,000余种,包括望天树、版纳青梅等特有物种;
野生动物756种,占全国25.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79种,是亚洲象、绿孔雀等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整合优化后,全州共有8个自然保护地,总面积达48.1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6.85万公顷 。
人口与民族
2024年末常住人口133.60万人,户籍人口102.7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77.53%。
世居傣、汉、哈尼、彝、拉祜、布朗、基诺等13个民族,傣族为主体民族(33.39万人,占32.6%),基诺族是中国最后一个被国务院认定的民族(2.58万人,占2.5%) 。
各民族文化多元,傣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基诺族保留着独特的原始宗教和传统习俗。
经济发展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901.8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1.1:22.9:56.0。
农业以橡胶、普洱茶、热带水果为主,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种植面积465.81万亩,年产干胶35.73万吨)和普洱茶核心产区(茶园面积143万亩,干毛茶总产量6.88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505亿元)。
旅游业为支柱产业,2024年接待游客7043.9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058亿元,拥有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5A级)、野象谷、曼听公园等18个A级景区。
此外,依托磨憨、打洛等国家级口岸,边贸经济活跃,2024年边民互市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25.5%,排名全省第1位 。
文化与旅游
民族文化: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傣历新年,4月13-15日)、关门节、开门节等极具影响力;傣族孔雀舞、基诺大鼓舞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建筑以竹楼为代表,饮食以酸、辣、香为特色,代表性美食有菠萝紫米饭、香茅草烤鱼 。
旅游资源:除热带雨林景观外,还拥有傣族园、望天树景区、勐景来傣寨等人文景点。景洪市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24年入选“活力之城”,旅居人数超过68万 。
交通与区位
拥有西双版纳嘎洒国际机场、景洪港、磨憨铁路口岸等立体交通网络。中老铁路(昆明-万象)穿境而过,磨憨口岸成为中老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推动跨境贸易和旅游合作。
2024年,西双版纳机场旅客吞吐量716.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26万吨,均创历史新高 。
社会事业
2024年卫生技术人员达1.21万人,医疗机构床位9,041张;基础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升,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2023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
西双版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丰富的生物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正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图文信息来源网络
#西双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