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真实原型,两位年轻人跨越半个世纪的执着守护!
更新时间:2025-09-20 23:31:47
《南京照相馆》真实原型,两位年轻人跨越半个世纪的执着守护!
近日,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其主人公原型是罗瑾、吴旋
1935 年,13 岁的罗瑾来到南京,在一家叫上海照相馆的地方做起了学徒。他聪明好学,很快他就掌握了照相和冲洗技术。
1938 年 ,刚开门的照相馆走进一个日本军官,从包里拿出两个120 胶卷,用生硬的汉语命令罗瑾尽快冲洗出来。
罗瑾不敢怠慢,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熟练地开始操作。然而,当一张张照片在显影液中逐渐清晰时,他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了。
照片上,是惨绝人寰的一幕:日军在万人坑旁,举着寒光闪闪的tu刀,肆意杀害手无寸铁的中国平民;两名日军手持滴血的刀,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更有中国妇女惨遭日军强奸的场景,令人不忍直视。这些画面,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罗瑾的心。
刹那间,罗瑾敏锐地意识到这些照片是日军屠戮中国人的铁证。于是,他多冲印了30多张照片,从中挑选出了最能揭露日军罪行的16张,而后将其装订成册。
罗瑾还在相册封面上绘下两颗淌着血的心,旁边还画了一把刀。 然后,将它们收藏在暗房角落冲晒案板的下面。
从此,这本相册成了罗瑾的牵挂,他将相册藏在照相馆最隐蔽的角落,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被日军发现。
1940年,他进入位于毗卢寺电讯集训队学习。他把相册放到集训队宿舍的床板下,本以为这样就万无一失了。
然而,1941年初的一天,伪宪兵突然对毗卢寺进行大清查,听到消息的罗瑾心猛地一沉,慌乱之中,他赶紧把相册藏在毗卢寺厕所墙洞里,并用泥浆仔细糊上,伪装得和周围墙面一模一样。
这以后,罗瑾经常找借口去厕所查看相册。可没过几天,当他再次来到厕所时,却发现藏相册的地方砖块被人挪开了,相册不见了!罗瑾瞬间吓的冷汗直冒。他知道,如果相册被小日本拿到,自己不仅要掉头,更重要的是,这些重要的罪证也失去了。
为了躲避可能到来的灾祸,罗瑾被迫逃离了南京,从此辗转多地,最后隐居在福建大田县,在当地开了一家“上海照相馆”,试图在平静的生活中忘却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
然而,命运就是如此奇妙。
1941年,与罗瑾一同在毗卢寺参加培训的吴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草丛里有一本册子。他好奇地捡起一看,整个人都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正是那些令人发指的日军bao行照片。
吴旋被深深震撼,同时也意识到了这本相册的重要性和危险性。虽然知道藏匿相册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但他没有丝毫犹豫,他决心守护好这本相册。
吴旋发现寺庙里有一尊坐佛的底座有个裂缝,便趁着夜色,悄悄把相册藏了进去。
此后,吴旋每天夜里站岗或上厕所时,总要偷偷摸一摸佛像底座,确认相册还在,这已经成了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培训结束后,吴旋先后辗转于电讯团、江南汽车公司等处谋生,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始终将相册带在身边。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吴旋时刻面临着日军的搜查和危险,但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勇气,一次次化险为夷,始终守护着这本相册。
终于,1945年,抗战胜利了,吴旋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自己守护了这么多年的相册,终于有机会重见天日,让日军的罪行大白于天下。
1946年,吴旋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条《谷寿夫押解来京》的新闻,当时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开始征集日军暴行证据。
吴旋得知这个消息后,回家拿出这本用生命保护的相册送到了南京市临时参议会
当吴旋在报纸上看到,战犯谷寿夫被判处死刑,他上交的相册被列为“京字第一号证据”,在审判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悬了半个世纪的心才踏实下来。
罗瑾与吴旋在1995年重聚南京,两位古稀老人抚摸着纪念馆展柜中的相册复制件,泪流满面。
1998年,吴旋病逝。
2005年2月5日,罗瑾病逝于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享年82岁。
罗瑾和吴璇,这两位平凡而伟大的青年,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用生命守护着那本承载着日本侵华罪证的相册。这本相册是日本残暴罪行的铁证,是中华民族苦难与抗争的见证。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视和平。让我们带着这份沉重的记忆,汲取前行的力量,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绝不让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