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无想水镇赶年集
更新时间:2025-06-04 02:48:14
到无想水镇赶年集
蛇年的第二天,我们一行五人,选择“反向游”,由侄女婿开车,从南京市区鼓楼区出城,直奔城外的溧水区,先去了东庐山观音寺,拜过释迦牟尼佛巨型半身像后,来到了无想水镇。
无想水镇位于南京市溧水区永阳街道金井路,占地约322亩。我好奇“无想水镇”的名字。关于水镇,不是说这座小镇建于水中,而是突出了它作为秦淮河水系中的地位,在它的附近的东庐山便是“秦淮源头”。至于无想,也是有来头的,原来,它是因当地有一座叫无想山而得的名。无想山上有一座无想寺,寺内有对联“无想才知无想乐,禅思方悟禅思苦”。细品这对联,我以为,那无想山原先一定不是叫无想山,只因山里建了一座无想寺,这山才叫起了无想山的。“无想”二字,是无念的意思。无念则乐,有念则苦。
看来,无想水镇大概是一座极具禅意的水镇。
不过,我们在新春佳节到无想水镇,不是来品悟水镇的禅意,而是来赶年集的。
其实,南京城里也有“年集”,最大的年集就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里。既然城区就有年集,何必舍近求远?侄女解释说,每年过年,外地游客大量涌入南京城来过年,他们来了,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首选之地,春节期间那里人山人海,我们是挤不过的,还是不要凑热闹,出城到游人较少的地方去,乐得清静还不拥挤。
我理解这个选择。
停好车,走近无想水镇正门处,迎面看到的是一座城隍庙的牌楼,牌楼上还有“华林福地”四个字,宣示:这水镇是一块福地。
牌楼前的广场上聚集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游人,人群中传来节奏感强烈的锣鼓声。走近人群,发现两头一黄一红的狮子正十分起劲的舞着。原来这么多人在观看舞狮子呢!城隍庙前这个热闹的场景一下子把来到无想小镇的游客的情绪调动起来了。我也是很久没见过舞狮子,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拍起视频,我要将这难得一见的精彩舞狮情景发给在澳洲的孩子们欣赏。
这一幕还勾起了我小时候赶年集的记忆。我小时候,是赶过年集的。那时候,每逢过年,口袋里装着两块钱的压岁钱,便跟着小伙伴们到县城,到庙前街赶年集。当年县城庙前街的年集上还能看到舞龙和踩高跷的。
城隍庙的前殿门口,铺设了一条红地毯,地毯两边堆满了鲜花,大门两侧的墙上贴满了喜事,门前也竖着两块贴字大红双喜的牌子,整座殿堂,红红火火,喜庆吉祥……原来这佛殿俨然成了举行婚礼的喜屋!听说,当地新人结婚有选择春节举行婚礼的习俗,如今,到无想水镇城隍庙举行婚礼成为新人们的时尚。
在城隍庙内,还有一座戏台,戏台上当地演员正在用表演唱的形式宣传溧水的过年传统习俗、年味以及溧水特色特产,台下广场上摆放的椅子上坐满了观众,个个看得全神贯注。说句实话,这样的戏台,这样的表演,我也是久违了。站在这里看表演,有一种穿越感。
喜鹊登枝报喜来,灵蛇献瑞迎春到。无想水镇内的街巷,已经成为了热热闹闹的集市,巷子两边张灯结彩,一派过年喜庆吉祥的气象;蛇年装饰随处可见,各种摊位依次排开,有卖糖山楂的,卖棉花糖的,卖米酒的,卖捏糖人的,卖非遗工艺品的,卖玩具的,还有套圈的,打汽球的,更有亲子活动的游乐区。水镇上的门店里,也是吃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更有溧水历史文化的展示馆、收藏馆、陈列馆,汉服馆……琳琅满目的物品令人眼花缭乱,喜庆吉祥的氛围令人欢欣鼓舞。
漫步无想小镇,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溧水的历史和文化渊源,而且还体验到了丰富多彩的当地春节习俗活动、品尝到了当地过年美味,深切感受到了传统的中国年。
顺便再介绍一下无想水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无想水镇以千年古邑为源头,城隍文化为核心,名人文化为亮点。据介绍,城隍庙始建于公元844年,废于1970年,2020年完成重建,如今已成为溧水旅游文化的地标。重建的城隍庙和历史文化街区是对千年古邑的现代传承,环形的河道将景区巧妙串联,营造出一幅溧水情韵的小镇风情画卷。
无想水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唐潮万象”。这里“唐潮”两字中的“潮”字,承载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唐朝的朝,这无想水镇力图凸显唐朝的韵味,同时,又融入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所以,无想水镇的建筑是有唐朝遗风,而布局又是江南水乡的,水系纵横交错。
霓裳广场、风仪广场、玉带廊桥、朝颂广场、水舞风华是无想水镇的五大核心节点,提取唐朝市井街巷元素,以“五大网红街巷”的氛围营造和“八大唐风偶遇”的活动体系为特色,构建了“一仕女、一杯茶、一餐饭、一壶酒、一点心、一竹铃、一把伞、一盏灯、一画舫、一美梦”十大唐韵生活方式,再现唐朝市井繁荣画面。大概这就是“唐潮万象”的内含。真所谓:千载无想山,一院满庭芳!